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說朱子
2021-01-28 08:57:27??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朱子一生致力于對四書五經的注解,“遍求古今諸儒之說”,融匯百家,加以研究注釋。誠如朱子在書中所說:“熹自早歲即嘗受讀而竊疑之,沈潛反復,蓋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領者,然后乃敢會眾說而折中,既為定著章句一篇,以俟后之君子。” 朱子《論語集注》引用學者1629條注解,《孟子集注》引用學者1324條注解。在此期間,朱子還寫了《論語要義》《論語訓蒙口義》《大學解》《大學或問》《論孟精義》等與《四書》相關的著作,構筑起包括理氣論、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理一分殊在內的龐大的理學新體系。宋光宗紹熙元年,朱子《四書章句集注》刊刻問世,朱子認為“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朱子的注解復祖詁訓,先明察義,使文章坦然易知,而后發其指要。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視野開闊,理論深邃,致廣大,盡精微,綜羅百代,為儒家經典著作,從宋代開始普及,元代被定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由此也確立了朱熹在中國教育史和思想史上的地位。誠如錢穆先生所說,朱熹“于四書用功最勤最密,即謂四書學乃朱熹全部學術之中心,亦無不可。”他還在《朱子學提綱》中對朱熹用功于四書學作了簡要的總結:“四書結集于程朱,自朱子以來八百年,四書成為中國社會之人人必讀書,其地位已在五經之上。”清康熙帝稱朱子:“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絕傳之學,開愚蒙而立億萬一定之歸。” 由于朱子注釋的《四書章句集注》,融會了周敦頤、張載、二程及歷代儒家先賢的學說,又有傾注自己的獨特見解,經世致用,對安邦治國,匡扶道義,樹立讀書人正確的道德觀、世界觀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朱子歿后,朝廷便將他所編定注釋的《四書章句集注》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科舉考試恢復,正式把出題范圍限制在朱子《四書章句集注》之內,明、清沿襲,題目也都是在朱子《四書章句集注》里。 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追溯到遠古,承接孔孟儒家及各家之長,糅合儒釋道思想,開啟疏浚文脈、重建儒家文化的內涵,建立龐大而嚴密的理學體系。朱子倡導的宋代理學家道德思想取向、格物致知的思維方式,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深深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精神,如源頭活水,激活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代代流傳,長久不衰,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精神文化瑰寶。(黃家鵬)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