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此生
2021-03-26 15:46:04??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支榮慧 北有孔子,南有朱熹。自小生活在一個富有文化內涵、山清水秀的地方,是一種幸福。八百多年前,朱子在人生最后的十多年里在我的故鄉創辦考亭書院,在這里生活、講學,吸引四方學子來求學。因此,我的成長離不開朱熹,朱熹對我們的影響無處無時不在。可以這樣說,在故鄉任何一個學校里都有朱熹的人文精神,對治學的看法或者他的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內容。喜歡或不喜歡,朱子就在身邊,這是一個無從改變的事實。所以,故鄉一貫有尊重文化的傳統,文人特別受到大家愛戴與敬重。 小時侯,村里有個姓王的人會寫毛筆字,遇有婚喪,或者過年時,鄉親都找這個人幫忙寫對聯,特別的尊重他,給他送豬蹄,要知道,得到鄉親送豬蹄,享受的是最高的禮遇。我覺得這個人很了不起,便萌發了學好毛筆字,將來也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的想法。于是開始寫大字,臨柳公權的《玄秘塔》。那時的生活物質條件沒有現在這么豐富,買不起毛邊紙,也沒見過毛邊紙,不懂練字從寫在毛邊紙上開始進步會更快。還好,懂得舊報紙可以練字,所以到村部里找通訊員。聽說是練字用,通訊員每次都會慷慨的給一大捆,他會強調這不是以權謀私,而是傳承傳統文化,要支持。這為日后學習書法打下了基礎。帶著好玩的心態,沒有老師指點,這樣堅持到參加工作。 參加工作后,條件好了一點,領了工資,可以隨心買一些心儀的字帖及寫字的工具。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是唱卡拉OK。我不太喜歡嘈雜,所以晚上還是反復地練字,仔細揣摩字帖的妙處。房間四壁貼滿了字,溢滿書香,雖物質貧乏,但在精神上獲得了極大的滿足。為了親眼見到名家書法作品的風采,提高自己的眼界與鑒賞水平,促進書法水平的提高,偶爾一人乘火車到上海朵云軒等地方觀看沈尹默、來楚生、陸儼少等書法大家作品。駐立在他們的作品前,沉浸于其間,細細品味每一個細節,深深地為他們的作品折服,久久不愿離去。我亦曾走遍武夷山的每個角落,為的就是看摩崖石刻,與先賢穿越歷史的時空,利用書法這一媒介,進行心與心的對話。 一路走來,走走停停,時斷時續,但從未放棄對書法的喜歡與熱愛。也受過別人的嘲笑,有專業圈的,也有社會的,但我從未去理會,做自己喜歡做的,管別人去說吧。就像人年輕時談戀愛,追求一個人,總有人說對象怎么的不好,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關鍵拿主意做決定的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后來,知道書法是磨出來的,還要多讀書,要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積累,心急也沒用,反倒是負效應。所以,學會了耐著性子習字、讀書、寫文章了,沉下了心,有了心境,一步也不想急著走,沒想到還出了一定的成果。 書法,是我的堅持,也是我今生最喜好的事。一路走,一路努力,一路艱辛,結果已不重要,不負此生,足矣!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