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黨組織和蘇區創建人:陳順昌
2021-03-26 15:44:30??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順昌,1905年生,建陽童游人,家境貧困,其父陳石仔以做糕點謀生。 陳順昌在六七歲時就協助其父將糕點端去沿街叫賣。他自幼聰慧靈活,在沿街叫賣糕點時在與各方買主打交道中培養了應付自如的能力。其父病故后已出嫁的親姐收養了他。兩年后,其姐節衣縮食,擠出一些錢讓他去私塾就讀。為了減輕經濟負擔,陳順昌利用中午與晚上放學的時間,向熟悉的糕點店批來餅食上街叫賣,至1921年,其姐又送他到建甌培漢中學就讀(當年建陽尚無中學,當時培漢中學的學年制為四年,未分高初中)。1925年畢業后,因家庭貧苦找工作十分困難,其親姐經過一年的籌劃,又讓陳順昌去報考師范學校。結果,他一舉考中省立福州第一中學師范部。 在福州第一中學師范部,陳順昌接觸到進步思想,極大地開拓了視野。入校不久,他就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與閩北籍的同學張固、朱民生及陳良英等一起參加各種革命活動。1926年底,陳順昌因其積極投入革命宣傳的表現,由團轉黨,光榮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正式黨員,并擔任省立福州第一中學團支部干部。 1927年4月3日,福州、廈門等地暴發了“四·三”反革命事變,與陳順昌交往密切的張固、朱民生等均被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陳順昌避過此劫。當年9月,在中共閩北臨委福州辦事處成立之后,根據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派陳順昌返回建陽,參加崇安特支,負責建陽黨組織成立工作。 陳順昌返回建陽后,利用他青少年時期在童游的關系,秘密物色發展對象。與陳順昌在私塾同窗共讀的好友李莊捷、丁榮庫兩人經過考核發展為黨員,另外,又將兩名可靠的外地工匠發展為黨員。1928年1月,在童游陳順昌的住宅中成立了建陽第一個地方黨組織--中共建陽支部,由陳順昌任支部書記。 1928年底,為配合崇安的農運工作,陳順昌來到與崇安接壤的回潭、石維下等村開辟工作。經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在回潭、石維下一帶(包括崇安管轄的南樹下等村)的20余個村莊,都建立了民眾隊組織。其中,以石維下村最為突出,全村55戶農民除1戶與五夫鎮惡霸詹樹政有關系的除外,其余54戶貧苦農民都參加了民眾會。 1929年1月,為適應形勢的發展,中共建陽支部發展升格為中共建陽特別支部,陳順昌任特支書記。建陽特支歸崇安縣委領導,1930年3月,中共閩北特委成立后,建陽特支改由閩北特委領導。 參加燕子巖會議后,陳順昌回到建陽率民眾隊參加第二次崇浦農民暴動。暴動勝利后,陳順昌被增補為崇安縣委委員。1929年農歷正月,陳順昌再次組織石維下等村民眾隊員200余名,參加攻打五夫鎮,失敗后,陳順昌吸取教訓,從民眾隊中選出精干隊員,組成農民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與此同時,建陽特支的發動地區逐步擴大,除某些大集鎮外(如興田、將口、麻沙、莒口等),幾乎所有村莊都有了民眾組織和民眾隊的組織。至1930年夏,武裝秘密割據的局面基本形成,為不久后建立建陽蘇區根據地奠定了基礎。 1930年10月,建陽縣委、縣蘇維埃政府成立后,陳順昌任縣委書記,帶領縣委一班人狠抓蘇區各項建設事業,把建陽根據地建成為基礎相對牢固、群眾基礎較好的閩北根據地之一。1931年9月,陳順昌以閩北分區3名代表之一的身份,到江西葛源參加贛東北省全省黨代會,并在閩北分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閩北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隨后,又被選為閩北分區蘇經濟委員會主任。在調離建陽后,還擔任閩北分區蘇文化部長兼閩北蘇區首府大安區的區委書記,以及閩北分區黨校主任等職。 在第四次反“圍剿”斗爭之后,受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黨內自上而下開展肅“AB團、改組派”運動,陳順昌蒙受冤曲,于1934年冬遭錯殺。1956年已由中共崇安縣委正式給予平反昭雪。(通訊員)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