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都走直掉
2020-10-23 16:45:53??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水吉人的俏皮話“尾都走直掉”,形容因為極度害怕而快速逃離現(xiàn)場。 “走”字在古代指奔跑、逃跑,如戰(zhàn)國時期的“兔走觸株,折頸而死”。該字義被水吉人沿用到今天?!岸肌弊制鸺又卣Z氣作用。老輩人指教說,“尾直”即駿馬疾馳時尾巴呈水平直線。 但是水吉街的地形是群山環(huán)繞的一小塊水網(wǎng)地帶,無法走馬,況且當?shù)馗揪蜎]有馬,為何人們對馬跑的細節(jié)耳熟能詳?這句短語是東漢時代水吉人從中原帶來的。 早先漢武帝派兵攻滅首府設在武夷山市古漢城的閩越國,遷移原住民到江淮流域,制造閩地無人區(qū)。再過二百年,中原爆發(fā)黃巾起義,軍閥混戰(zhàn),社會動蕩,那些膽小怕事的人家,扶老攜幼,背井離鄉(xiāng),翻越武夷山脈,來到傳說中的“山林蔭翳,田膏土肥”閩江源頭地區(qū)落腳。 到了漢獻帝建安年間,逃到閩北定居的人口已經(jīng)相當多,東吳政治集團為了向他們征收糧食,設立建安縣(建甌市)、漢興縣(浦城縣)和建平縣(建陽區(qū)與武夷山市)。在營頭驛(水吉鎮(zhèn)營頭自然村)三岔路口,以前有一根粗壯石柱,上面插著三塊指路牌,分別寫“建甌、浦城、建陽”,水吉就位于這三座縣城之間。 倉促逃亡,遠道而來,水吉人沒能力從中原搬走太多東西,但是“祖翁牌”(祖宗牌位)必定隨身攜帶,木牌上面刻著“某某堂上 某氏門中 歷代祖先公婆之香位”,擺在客廳供案上,時時敬供香火。有些家庭的牌子豪華大氣還涂金粉,比別人多六個字,即“左文班 右武列”,表示他們家的老祖曾經(jīng)在朝廷當官。“堂上”是尊長居住的地方,“某某堂上”指祖家地址,我家族是丹陽堂上?!澳呈祥T中”,我們家寫“甘氏”。只有古語才嚴格區(qū)分姓、氏,水吉一直保持下來。 水吉人擔憂遠在中原的老祖宗無人贍養(yǎng),認為他們會在每年的“七月半”(農(nóng)歷七月十五日)那天前來領取生活費,因此早晨就在供案前面的供桌上擺放八碗或者十二碗葷菜,以及花生、瓜子、水果和米酒等食物,延續(xù)到中午,估計列祖列宗吃飽喝足,該回家了,于是焚燒紙錢,足足一籮筐。 水吉話“祖翁坐得高”,意思是與致命危險擦肩而過,大家始終覺得受到祖宗在天之靈的保護,所以水吉街“七月半”是盛大節(jié)日,全家大吃大喝,隆重程度排全年第二位。而“過年、過節(jié)(紀念屈原)”并列居首,屈原的威望卻高于“祖翁”。漢朝水吉人可能來自中原的楚國故地。 “走”字還好,能猜出些許古意。東漢許慎收錄于《說文解字》中的很多古字,全國范圍已經(jīng)棄用,《新華字典》里查不到,在水吉方言中卻高頻度使用,我電腦能正常顯示的,比如,“穧”(ji;禾+齊;禾+齊),農(nóng)產(chǎn)品豐收,轉義為“多”;“墿”(du),道路……(甘聯(lián)露)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