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的叮嚀
2020-08-20 10:44:05??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連長,姓徐名冬茍,江西豐城人士。1975年初,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緊張且艱苦的新兵集訓,我和其他十幾位福建、江西、山東籍新兵一道,歡天喜地來到九江軍分區獨立營一連服役。 身為“新兵蛋子”,很長一段時間,除了本班戰友,以及幾位同年兵,接觸稍多一點的,是排長和副指導員。對連長、指導員等,則是敬而遠之。尤其是徐連長,塊頭大嗓門大不說,架勢也不小。我私下里給他的“素描”是--五大三粗,是個擅長摸爬滾打、沖沖殺殺的基層軍事干部。 這年年底,老兵退伍前夕,出乎預料,連隊決定讓我接任文書工作。年度工作總結,便成了我要提交的第一份“答卷”。那時,不知道“電腦”“空調”為何物。我先是花了幾天時間,加班加點、絞盡腦汁寫出初稿,經指導員等連隊領導修改后,再用復寫紙謄寫出來。九江的冬天,寒風刺骨。我們的營房,為單層結構。由于缺少取暖設備,夜間室內室外氣溫相差無幾。雖身披軍大衣、腳穿厚棉鞋,渾身上下還是冷颼颼的。一天晚上,為了完成總結的“掃尾”任務,“熄燈號”吹過很久了,我獨自一人,還在隊部加班。 “嘭、嘭、嘭!”這么遲了,誰敲門呀?我邊猜測邊去開門,原來是徐連長。我條件反射一般,兩腿并攏,標準立正:“報告連長,我正在趕寫總結。完成了,再休息。”連長徑直走到我的案前,俯下身子,瞄了幾眼,語氣緩緩地說:“嗯,書法不錯,柔中有剛。”連長頓了頓接著說,“夜間氣溫低,不要著涼了。這是我剛燒的開水,你睡前泡泡腳暖暖身子。”說罷他把開水瓶往桌上一放,轉身離去了。我頓時呆住了:連長原來也有“另一面”--粗中有細、外冷內熱!隨即,感激、興奮、慚愧等幾種不同的心情,同時涌上心頭,連長的形象也在我心中親切了起來。 孰料,不久后“內熱”的連長,卻向我當頭潑了一盆“冷水”。那是1976年4月初的一天晚上,連隊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研究發展新黨員。 “張桂輝同志入伍一年多來,學習認真、訓練刻苦、工作積極、上進心強……我同意桂輝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當討論到我的時候,身為黨支部副書記的徐連長,先是簡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繼而話鋒一轉,“但是,我對小張有一點意見--工作不夠認真、作風不夠嚴謹……”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當年,軍隊戰備之弦繃得較緊。除了炊事班,全連官兵不單人人配有真槍實彈,而且連隊還儲存有部分備用彈藥,日常由文書負責保管。我在接交時,老文書先一箱一箱,再一盒一盒,最后清點散裝彈,幾個數字乘的乘加的加,便得出庫存子彈總數。移交人、監交人、接交人分別在移交冊上簽字后,移交工作就算順利完成了。 老兵離隊后的一個星期天上午,我把自己“關進”彈藥室,獨自一人整理彈藥,既是熟悉“家底”,又是重新“盤點”。結果發現,一只彈藥箱內兩個鐵皮盒中的一盒,已被打開過,而移交時是按整箱計數的。細加清點,發現“7.62”步槍子彈少了近百發。我的第一反應是趕緊如實匯報。分別挨了連長、指導員的嚴厲批評,我以為這事就算過去了。不成想,事隔數月,在全體黨員面前,連長又把它“抖”了出來,讓我既難過又委屈。 不成想,次日晚上,連長主動找我談心。開導我放下思想包袱,認真吸取教訓,并循循善誘:你剛入伍,來日方長;今后無論在什么崗位上,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能有半點的馬虎;你要知道,認真既是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977年6月,我“提干”離開了與戰友們朝夕相處兩年半的連隊。后來,連長也提拔到縣武裝部任職;再后來,我從九江調回了福建,連長則轉業去了豐城煤礦。從此與連長失去了聯系,但他對我的叮嚀,成了我最可貴的“禮物”,始終珍藏在心上,并常常用來對照檢查自己。時間長了,認真,成了我的行為習慣:幾十年間,無論在部隊,還是到地方;不論搞宣傳,抑或做黨務,即便不能做到一絲不茍,也絕不敷衍了事、得過且過。 時光如水。轉眼45年過去了,徐連長的叮嚀,像一記警鐘,常常在耳邊回響,提醒著我,不論是對待工作,抑或是對待創作,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得益于此,我從一個農家子弟,成長為處級干部;從一名業余作者,加入了中國作協……回首過去,我很清楚,點點成功、小小進步,都是在“認真”基礎之上取得的!(張桂輝)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