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耕作,省時省力
2019-04-02 10:07:04??來源:今日建陽 責任編輯:王俊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察看秧苗長勢 “我這40畝地,就我一人,兩天搞定。”瞅著時間來得及,驚蟄一過,謝紅有不慌不忙地先通過育秧工廠育下了700盤的秧苗。如今,每天早中晚先去溫室大棚里把控一下室溫后,便啟動“老大哥”輕輕松松耕地去。若是過去,春節剛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育苗,而是找工。親戚朋友能預訂的先預定,湊不齊20人那就得花大價錢跟人“搶工”。 用工減少了,效率還高了,難怪謝大哥滿面笑容。回憶起將“老大哥”請進來的那一年,謝紅有高興地說,“我那真叫撿了個大便宜。”國家一直以來都在鼓勵農業機械化進程,2011年對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他購買的“老大哥”就趕在補貼政策上,因此一臺價值近10萬元的大型耕地拖拉機,僅花了3萬元就開回家。這8年時間里,可沒少給謝大哥增收。就在去年,他們農場的甬優1540再生稻收成不錯,與全區第二季平均畝產量250公斤相比,整整高出了100多公斤。 問起原由,謝紅有默默一笑,又說“那都是科技的功勞”。他告訴記者,甬優1540其實是“耐肥型”品種,只要田地足夠肥,它就能生長得好。俗話說,“春耕深一寸,可頂一遍糞”,這個大型耕地拖拉機體重3.8噸,深耕2道就能達到手扶拖拉機3道的效果。一般第一道將紫云英翻埋到田里進行漚肥,在清明前后再細耕一道,這樣土壤的肥力就能更加均衡,這也就是去年增收的主要原因之一。 “前些日子從農業微信交流群里看到,3月17日全國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正式召開,會議中說要加快推進新時代農業機械化向更寬領域更高水平轉型升級了,我也想搭上這趟快車,再購置一批新設備,讓我家農場緊跟時代步伐。”謝紅有滿是欣喜地說。(林夢琳 鄧雪)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