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旅游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8-09-12 09:40:33??來源:中國旅游報 責任編輯:鄭正華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只有在整體上提高人們的素質和修養,真正認識到旅游不僅僅是個體的娛樂和享受,而是自身修養的展示過程,文明旅游才能夠成為所有游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已成為老百姓的一種生活方式,人們的出游頻率越來越高、出游經歷越來越豐富、出游范圍越來越廣,特別是伴隨著旅游行業文明旅游工作的深入推進,旅游者的文明素質不斷提升,無論是國內旅游還是出境旅游,文明旅游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 出境游過程中,中國游客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評價。近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執行主任曼努埃爾·巴特勒·哈爾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游客文明有禮,素質明顯提高。而且,在文明出游、旅行準備,以及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均居世界前列。 眾所周知,中國現代旅游和旅游業起步較晚,從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開始至今只有40年的時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國人在出游習慣、目的地選擇、活動內容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傮w來說,由于缺乏旅游經驗,在旅游活動等方面都表現出顯著的不成熟特征,特別是在出境旅游過程中,在景區、餐館、購物等公共場所,時常會表現出一些習慣性的不文明現象,甚至還有違規違法行為,長期以來一直被人們所詬病。為此,2006年以來,原國家旅游局與國家文明辦等部門連續發起了開展文明旅游、做文明游客的倡議,發布了《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等指導性文件,開展了“為中國加分”旅游公益活動。與此同時,各地也紛紛發起倡議或出臺文件。應該說,這些措施對推進我國文明旅游工作、引導廣大旅游者做文明游客、做文明使者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使“中國游客”的形象逐步發生了改變。在輿論宣傳、引導的同時,文明旅游工作制度化探索也取得明顯成效,旅游、航空、鐵路等部門相繼建立了“黑名單”制度,通過一定的懲罰性措施提升人們的文明素質、遏制不文明行為。 正是由于我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的大幅提升,使中國游客在海外的影響,已由前些年負面新聞較多逐漸轉變為以正面新聞為主。據相關機構發布的《2016中國出境游游客文明形象年度調查報告》顯示,針對中國出境游游客和美國、英國、日本等10個重點出境游目的地居民展開在線調查,中國出境游游客整體文明素質得分為7.1分(總分10分),較5年前有了明顯提高,中國游客的海外口碑有了很大提升。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習慣的改變需要時間和過程,特別是對中國游客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來說,要從根本上全面提升素質、徹底改變形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知道,人們的一些行為往往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也就是說,旅游過程中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大多是人們日常生活習慣造成的,并非有意為之。因此,只有在整體上提高人們的素質和修養,真正認識到旅游不僅僅是個體的娛樂和享受,而是自身修養的展示過程,文明旅游才能夠成為所有游客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覺行動。 旅游雖然是一種個體行為,但走出本地,旅游者代表的就是地方;走出國門,旅游者代表的就是國家。中華民族歷來就有熱情、好客、包容、重禮儀、尊重人的傳統。隨著我國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間交往越來越頻繁,出游人數和規模越來越大。據公安部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與127個國家締結各類互免簽證協定,旅游目的地國家達153個。隨著中國游客的腳步越走越遠,“朋友圈”越來越大,中國旅游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最近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游客出境旅游規模達1.3億人次,總消費額達2580億美元(約合1.76萬億元人民幣),占全球份額的五分之一。 旅游文明程度是衡量旅游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旅游業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出游規模和旅游消費上名列前茅是不夠的,還要在文明素質上領跑世界,讓旅游成為展示國人的文明和修養、展示中華民族精神面貌和國家形象的重要載體。(評論員 王德剛)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