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小龍燈
2018-02-13 11:49:13??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王江江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陳 芩 龍,春分登天,秋分入淵。它是華夏民族的圖騰。 麻沙一帶的村落,兒童們自己會扎一種小龍,叫稻草龍。秋天,稻子收割后,稻草一垛一垛的碼在田野里。一入冬,鄉村的孩童們,尋得一片稻田,將一垛一垛的稻草快速的拎起,往往有田鼠。于是,玩一場打老鼠的游戲后,將稻草帶回家扎小龍。 稻草捆扎成一束一束的,用小竹子或是小木棍撐著,再將用一根長繩連接起來,上面點上香,一排孩子舉著走,就是稻草小龍了。 孩子們舉著稻草小龍,不是舞動,而是在行走中高喊。 孩子們圍著你家廳堂的飯桌繞一圈,高喊:吉祥,吉祥,吃好喝好有夢想。 圍著你家的豬圈繞一圈,高喊:發財,發財,保佑你的豬明年300百斤出欄。 村里的剃頭店、打鐵店、飲食店等,更是孩子們愛去的地方,一到這些小店里,主人們總是高興地迎接著,希望孩子們大聲的叫喊“吉祥”和“發財”。 每到這時,舉著小龍燈的孩子總是仰著頭,扯著脖子放大自己的嗓門,他們的喊叫聲布滿了冬季的天空。主人則會包上一個紅包,放上一串鞭炮作為答謝。 據大人們說,大人的龍燈若是遇上孩子們的稻草小龍,還得避讓。原因是,小龍是稻草扎的,稻草來自土地,土地是萬物之父,而稻谷是食物之母。 臨近年關,小孩們十幾個湊在一起,選出兩個隊長,一位管協調,一位管財務。扎小龍、定日子、發請柬,大家分頭忙開了,定下的日子一到,晚上按照安排好的線路,出發。“吉祥”和“發財”伴隨著稻草小龍響遍了小村。他們的喜悅和意緒也感染了大人,于是,大人們也喊“吉祥、吉祥”“發財、發財”。喊聲由此及彼,傳得很遠很遠。一年生活中的心酸和勞累,遇上這群天真的孩子,在“吉祥”和“發財”聲中,全都煙消云散,留下來的是對來年的期盼和憧憬。 聽著他們的叫喊,總覺得這樣的童謠,加上一些修飾和連綴就是詩,是生活中創造的詩。翻開《詩經》這樣的詩很多很多。先民們把生活、愛情、勞動、娛樂寫入詩歌,我們在《桃夭》中看到婚宴的喜慶,在《無羊》中讀到悠揚的牧歌,在《芣苢》中感受采摘之樂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文化養育了一方人。我們的心里,總有那揮之不去的場景,那熟悉的和遙遠的便成為我們內心世界的永恒,給心靈以滋潤和慰藉。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生命的樹上,雕了一枝花。謝落在我的懷里,我輕輕的壓在心上”。兒時的種種回憶就是生命樹上的花朵,謝落在自己的懷里,輕輕的壓在自己的心上。 所以,年少的生命之樹,開滿很多花朵。 每一個人,都會懷念過往。不是因為那時太美好,而是因為那時很年少。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