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2018-01-09 16:19:54??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王江江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節氣如掛在季節枝頭上的一朵朵花兒,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盛開,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朵。 冬至我們叫它“冬節”,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確定的。 在盛產稻谷的閩北,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要吃湯圓,賀冬”。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都說冬至大如年,在這大吉大利之日,鄉民們是要慶祝一翻的。拿什么來慶祝呢?在盛產稻谷的閩北,冬至這天,家家戶戶以吃湯圓來賀冬…… 快到冬至時,家里的男人就要把秋收得來的上好糯谷挑到水碓里碓成白白胖胖的糯米。 到了冬至前一天,主婦們就著手準備做湯圓了。她們先把糯米浸上清水,直到糯米發白變軟,再用石磨磨成米漿,磨時在磨口處套上一個白布袋,讓漿水流進袋子里。磨好后,把布袋口扎緊,掀起上面一片磨盤,將裝滿米漿的布袋放上,壓上那一片石磨,擠去水份,使之成為固體米漿。天還未亮,婦女們早早起來,把它搓成一個個如鴿子蛋大小的丸子,放在一塊干凈的米篩上。然后生火,此時村落里炊煙四起,炊煙輕如薄紗,迷朦在瓦楞上;鳥兒也開始嘰嘰喳喳在院落中的樹枝上盤旋,飛來飛去,迎接著冬日陽光的升起。 水滾開,放入湯圓,湯水幾滾過后,那些原本浮浮沉沉的湯圓,全都飄浮在熱氣騰騰的水面上,好像歲月河面上的一枚枚玉珠兒,帶了冬至而歸。 煮熟的湯圓撈起,放紅糖的叫“金圓”,拌白糖的就叫“銀圓”。它們代表著金銀滿倉的意思,吃上一個讓人回味無窮。這冬至的湯圓就是農人辛勤作一年溫暖的向往,和汗水付出的最美回報。 煮好的湯圓要先敬天、敬神、敬祖宗,再合家圍在一起和和美美,圓圓滿滿地吃湯圓。 “夏至不替人,冬節不找伙”(意思是說夏至這天日子最長,不去幫別人做事,冬至這天日子最短,不去找人來幫工。)鄉民的一句話就把一年中最長日和最短日都說得明明白白。 在距離太陽最遠的冬至之日里,在萬物凋零,寒風凜冽中,自然界里寒風習習,冰天雪地。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過著有些臃腫笨拙的日子,在一個個白白胖胖湯圓的滋潤下,心里卻溫暖如春。(陳理華)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