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疾苦問短長,潛心躬行駐村情
2017-09-22 09:18:55??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王江江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徐市鎮大闡村烏龍源,是一個常住人口不到100人的小山。在這小小一方山坳里卻建有4家生豬養殖場,存豬近1000頭,常年散發出的刺鼻氣味讓村民倍感不適。 今年3月,生豬養殖污染環境整治攻堅戰打響后,我第一時間同村兩委干部深入烏龍源自然村,向養殖戶傳達上級精神,宣傳豬欄拆除、改作他用、升級改造等不同標準補助政策。同時,我們根據烏龍源自然村生豬養殖場的實際情況,幫助養殖戶制定一戶豬欄拆除,三戶改作他用的方案,力促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將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減少到最小。 這天,養殖戶葛大叔找到我,面露愁容:“我有存豬近120頭,毛重在150——200斤之間,這樣的豬短時間在市場上是賣不出好價錢的?!甭犞脑V說,我心里著實不是滋味。葛大叔世代務農,是閩北農村典型的勤懇莊稼漢,前幾年生豬飼養市場行情一片大好,便將大半輩子的積蓄都投入生豬養殖業。如今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同意將養殖場改作他用,還烏龍源一片綠水青山,卻在清理存欄這件事上犯了難。 生豬養殖污染環境整治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我立即召集村兩委開會,研究對策幫助葛大叔渡過難關。在多方努力下,我們最終聯系上了一家浙江省的生豬采購商,對方同意以7.6元/斤的價格收購葛大叔的豬。 夜里21時,我們將收購車隊帶進烏龍源,協助葛大叔將生豬趕上裝車臺。葛大叔的養殖場距裝車臺近100米,期間要繞過4間房屋,渡過一座小橋;因為生豬沒有汗腺,無法有效散發體內熱量,長距離的奔波隨時可能造成猝死,這對于它們絕對是一段艱難的遠征。我們一行人分為兩組,每組每次帶5頭豬出欄,利用探照燈引路,緩緩將它們引往裝車臺。 歷經數小時往返,不覺夜已深沉,星穹安靜而燦爛,一片清輝籠罩在這座小山村;望著滿滿當當的收購車隊,看著收到付款后露出舒心笑容的葛大叔,我由衷感受到了本次駐村經歷的意義:解民生之多艱,問百姓之短長,我們永遠在路上。(徐市鎮大闡村駐村蹲點干部 黃川濱)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