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與建陽(5)所不朽者 垂萬世名
2017-03-02 20:12:39? ?來源:大潭先賢 責任編輯:建陽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所不朽者 垂萬世名】 ——摘自《大潭鄉賢》? ? 《詩經》歌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愛國詞人辛棄疾聞朱熹逝世噩耗,正在讀《莊子》,遂以《感皇恩》為調,填詞一首以悼念晦翁。接著還寫悼文哭祭之,文中有句云: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 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愛國詩人陸游哭悼曰: 有捐百身,起九源之心; 有傾長河,注東海之淚。 世上有兩種人飲恨而終。一種是家財萬貫卻未能受用;另一種是飽學經綸,卻始終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朱熹屬第二種。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晚號晦翁,都離不開個“晦”字。他這一生也夠”晦”氣的。幼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這些人生傷心事都讓他遇上了。仕途坎坷,斷斷續續做了九年地位低微的小官,而立朝僅四十天。晚年因得罪權貴,被打成“偽學魁首”,窮途末路,終老建陽考亭之滄洲。 朱熹一生又夠輝煌的。盡管屢遭打擊排斥,依然故我,不改初衷,講學著述,泰然處之,顯示出君子坦蕩、大丈夫無畏的浩然之氣。他以孔孟儒家倫理學為核心,糅合佛道及諸子之說,把自然、社會、人生等各方面,統統融入其理學體系,洋洋灑灑,為后世留下70余部凡460多卷著作,成為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博得了后人的稱贊和景仰,可謂垂萬世名。 朱熹一生親手辦了四所書院,三所在建陽,分別是莒口馬伏寒泉精舍,書坊同文書院,考亭書院。 朱熹在建陽時,童游、書坊、黃坑、麻沙、徐市、將口、崇雒等鄉鎮都留下他的足跡,每到一地均有詩作流傳,多達100余首。朱熹所用過的字號大部分與建陽有關,如晦庵、晦庵老人、云谷老人、滄洲病叟等,逝世后人稱為朱文公、朱考亭。 特別值得建陽人驕傲的是,歷史上建陽因之稱為“文公闕里”、“南閩闕里”。其意為“南方孔子”(朱子)講學地。別小看“闕里”這一稱號,偌大一個中國,能并稱南北“闕里”的只有山東的曲阜和福建的建陽。如今建陽稱“朱熹故里”。所謂“故里”,《辭海》的解釋是“人的出生地或長期居住的地方”。朱熹在建陽斷續生活了20余年,生前足跡遍建陽。 朱熹終老建陽,所存史籍,無一說朱熹“客死它鄉”。建陽稱朱熹故里,自在情理之中。 朱子桑梓之地建陽,文風昌盛而蔚然,民風淳厚而質樸。近年海內外學者、朱子后裔、中外游客懷著崇敬之情,相繼到建陽黃坑朱熹墓祭祀觀光。考亭書院修復規劃正進行中,梨花寨、蕭園等眾多“農家樂”蓬勃興起,考亭滄洲不再寂寞。 朱子泉下有知,當頷首微笑。(羽公劉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