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名嘴王翔:搞學術十多年 吃千袋方便面
2016-11-17 09:39:41??來源:燕趙晚報 責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本報記者 于海寧 通訊員 曉燕 從農村娃到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的老師,再到百家講壇“名嘴”……他叫王翔,今年38歲,是獻縣走出的學子。近期,王翔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詩歌三曹》,是繼紀連海之后登上百家講壇的第二位教師。 十多年搞學術 內心是快樂的 “縱觀歷史,做到文治武功的父子兵,在歷史上其實是寥寥無幾,但還真有這么一組‘天王’級的父子組合,那就是‘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經過10年時間的學習、提煉升華、突破,王翔最終登上了百家講壇。 王翔出生在獻縣,大學就讀于滄州師范學院,在獻縣任教5年,隨后到北京師范大學求學,畢業后在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任教。 無論在哪里求學,王翔都把大量的時間用到學習上。這些年寫過多少讀書筆記,王翔自己也沒統計過。他說,《二十四史》大部分都已讀過,僅《左傳》就反復研讀了兩三遍,每次都會做筆記。 有人說,王翔搞學術研究搞了十多年,吃了一千袋方便面,身邊的朋友都認為他過得很苦。“那幾年,很多時候他靠方便面充饑卻是事實,一千袋也就只是個概數罷了。”王翔笑著說,內心是快樂的。 談到“三曹” 不得不談到滄州 “談到‘三曹’,我們不得不談到滄州,其實,當時的河北包括滄州,可以說是曹操的根據地,就是因為這里發達富庶,才使曹操在經濟和軍力上能遠遠勝于蜀吳……”王翔通過學術研究,拿出了大量的史實資料佐證了“三曹”和滄州的關系是直接的。 “曹操一生的三次大的戰役也與滄州有關。”說起這些,王翔滔滔不絕,“之后,曹操定都鄴城,離南皮500里。曹丕自幼跟著父親南征北戰,8歲寫的詩就創作于滄州一帶轉戰時期。曹植也隨軍,戰爭的經歷為他提供了創作素材。” 經過多年的考證,王翔有自己的觀點:別人說曹丕無能,他認為曹丕高瞻遠矚;別人認為曹丕寫文章不如曹植,而王翔卻覺得他比曹植要棒。他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并以史料為依據,將這些觀點展現給世人。 熱愛生活 他并不是“老學究” 性格中有這么一股倔強勁兒的王翔,就是和別人不一樣。當年他在獻縣三中任教,在別人眼中已是個不錯的工作,但他愣是要“折騰”。先是考研,到北京師范大學就讀,后又成了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的老師。按說,這樣應該滿意了吧,可王翔偏要“把學術研究繼續下去”。 他每天都給自己規定看書時間。他的讀書不是埋頭苦讀型的,王翔說,他也是生活中的人,也會和朋友聚餐、打打籃球、聽聽音樂,甚至和朋友們聊聊天,王翔是一個很熱愛生活的人。 “大無用”即是大有用。他說,一個搞學術研究的人必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玩”中才能體會、學習、創新,任何學問都離不開生活。“生活可以從不同方面讓我在學術上有所補充,有所突破。”王翔說,生活與搞學術不矛盾,那種要生活純生活,要學術純學術的理解是片面的,只有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學術才不至于停留在膚淺的技術層面。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