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古建陽 羽公劉建耿精忠兵變
2016-10-24 15:47:39??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肖練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康熙十三年甲寅春,公元1674年,大潭城經(jīng)歷了一場血與火的浩劫,原因是耿精忠兵變。 康熙皇帝親政后,"三藩"重兵在握,成為清廷的后顧之憂。"三藩"指云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康熙決心撤藩, 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耿精忠在福州亮出反旗,自稱總統(tǒng)兵馬大將軍,母親周氏曾勸他不要造反,耿精忠把"母訓(xùn)"當(dāng)作耳邊風(fēng),待精忠公開反叛后,耿母周氏氣憤而死。耿精忠揭起叛旗后,兵分3路,進(jìn)攻浙江、江西諸地。據(jù)方志資料,耿精忠叛軍入建陽時(shí)間為康熙甲寅(1674)四月初一日。攻入建陽水南是耿精忠屬將吳安邦,縱容士兵大肆焚掠居民。清知縣金如璉棄城逃亡,其繼室從氏自縊而死,二婢女亦以死殉之。有一幸存者哭述亂兵見人就殺,他躲于大倉之下,被刺中屁股,忍劇痛而未出聲,不讓鮮血流出,方躲過一場殺身之禍。 耿精忠叛亂引起的戰(zhàn)爭使建陽經(jīng)歷一場浩劫。溪南地方舊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全部為兵火所焚,處處敗瓦斷垣,比屋洞開,雞犬無聞,成了一座廢墟。朱維干在《福建史稿》中記敘了耿精忠叛亂給福建造成的損失,并特意提到;"尤其是建陽,在宋明兩代,為閩北工商業(yè)中心,而銷于甲寅(1674)烽火……"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