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話建陽
2016-04-06 14:22:28??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友人送我一幅建陽城區的黒白老照片,看著,看著,心里就產生了對眼前城市的贊美和逝去時日的回味。近年來,城市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唯有小東門一帶的老城墻,依然在風雨中顯擺著歷史的身影。建陽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歷史人物朱熹、宋慈……建本、建盞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照耀歷史的天空,也影響著后人。 建陽是美麗的,是青山碧水樸素之美,崇陽溪、麻陽溪灌溉著萬傾良田,人們在這里繁衍生息,薪火相傳,被帝王賜了嘉禾之鄉。半個多世紀來,建陽前進的樂章,有的塵封在歷史檔案里,有的閃爍在人們的腦海中。進出建陽城的南北通道,是千米綠色長廊,大道兩旁挺立著雙手合抱的大樹,由于樹高冠大,在人們的視覺中,那大道仿佛綠陰小徑;路的一邊是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一邊是平展展的菜地,南來北往的人目視此景都會情不自禁地贊美!現在,這里的景象只有道路兩旁的樹木還依然頑強地保持著沉默深綠的風姿,但是好些向外生長的粗枝被鋸了,那是因為它占據了太多的天空,影響了人對天空的占有欲。事物總是這樣的,月滿則虧,樹亦如此,恐怕人亦如此。 建陽是美麗的,有著古樸悠然之美。"西門外"就是現在的美墅溫哥華這一帶,過去是荒涼的,城區民間有句口頭禪:"不聽話,就把你趕到西門外去!"。"西門外"因而被人作為偏遠的代名詞,似乎有著古人折柳送別的意境,現今西區生態城的建設,仿佛是換了人間。先民們劈山開路,遇水架橋,百折不撓,城區與童游的交通就是童游橋。它座落在如今的花園酒店位置的河段上。橋墩、橋面均為木結構,可通行大小車輛的單行橋。每年的汛期來臨之際,橋工們就得把橋面御下保護起來,待洪水季節過后再行安裝修復,直到有了現在的水東橋才改變了這一狀況。車輛行斜坡公路入城,行人走的是城墻有個四、五米寬的開口,用古磚砌成的臺階拾級而上,當你上到城頭再俯視下面,猶如欣賞一幅富有古韻的畫作。 汛期到來,童游橋不得通行,交通往來就依靠小東門碼頭的渡船了。碼頭位于現今在建的"五福橋"下游五十公尺處,此處是崇陽溪、麻陽溪的交匯點,水面平靜,適宜為碼頭。碼頭有兩條一大一小靠人工劃漿的木船,大的渡車輛,小的渡行人。文革前,這里曾發生過震驚山城的事,當時寶山駐有一個騎兵連,一天,騎兵部隊在渡頭進行全副武裝泅渡訓練,正當隊伍渡到河心時,上游漂來的木頭羈絆了馬腳,馬驚而失常,造成一名戰士犧牲和一匹戰馬溺亡。文革時期,有關組織也曾多次在此舉行群眾性的"橫渡"活動。早已廢棄的小東門碼頭,它的作用也就被定格在那個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它也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 建陽是美麗的,蘊藉著寧靜和諧之美。城區縱橫兩條主要街道,中山路繁華熱鬧,商業、糧食、供銷、郵局、影院都部局在這條街上。最好的建筑要數百貨大樓,高大寬敞明亮,水磨石地面,略顯現代氣息,是逛街的者必去的地方,即使囊中羞澀亦飽眼福之足。十字街口旁有口水井,由于井圈、井架都是鐵制的故稱鐵井欄,其后面的一排藥店也就被稱呼為鐵井欄藥店。是巧合還是冥冥之中的定數,靈與肉的相互依存,藥店緊鄰著基督教堂。據有關資料顯示,一九四四年日冦打算溯閩江而上,軍統頭子戴笠專程到建陽,就在教會部署電臺的設置和人員潛伏的工作安排,這也說明了建陽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那時候的人民路很窄小,人民銀行與新華書店座落在十字街口的兩邊,青磚砌就的銀行大樓,磚與磚的橫豎線條猶如墨線般的直,這種線條之美也體現了精湛的民間工藝技能,現在難得一見。中國人民銀行六個大字赫然于大門之上,門前沒有安保人員,確讓人感到神秘、威嚴。這條街上的另一個門就有點讓人不愿看它,地點就在信用聯社隔壁的原壽木作坊,它的門也不小,是用暗褐色磚砌的,那磚塊好象是從潮濕的蘆葦叢里挖出來的,讓人感到陰森恐怖,它的門內有一塊不規整的巨大片石作為屏風,路過的行人,在左邊的位置可以看到右邊巨石屏風與門之間的縫隙中,里面新劈的巨大木材,在右側則可以看到左邊縫隙的情況,行人一般都走對面,讓精神放松。 在此地段的對面則是美妙的,有一個小院子,里面兩棵茂盛的柿子樹把枝條伸向小街的天空,給街上的行人獻上一片陰涼,院子里的閣樓也在綠蔭之下。樹葉漸落的秋天里,樹干越發顯白,掛在枝頭上柿子象無數的小燈籠,十分誘人。石板路、灰墻、木屋、藍天、白色樹桿、鮮紅的柿子構成一幅美妙的街頭小景,令人陶醉,我喜歡才有懷念,懷念環境的凈,社會的純,人的質樸。每當太陽偏西時,區政府門口邊上的那口水井旁,前來挑水的人們先后有序,禮讓和諧,各自忙碌著。 物換星移,歲月如歌,大廈取代了木屋,光鮮的服飾取代了補釘的粗布,川流不息的車流顯示經濟的繁榮。青山遮不住,畢竟江流去?;貞?,是為了珍惜現在! (澗底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