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就是生產力
2016-02-25 18:48:49??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臺自制的研磨機冷卻器,能帶動60臺研磨機同時工作;一臺氣味粉塵吸收器讓公司跨過綠色行業新門檻。建陽鳳文科技的張明文就是憑借這股智慧加汗水等于成功的智造精神,將公司從原來幾個人租賃的小廠房發展到如今自建花園式的工廠。 智造就是生產力 走進位于莒口鎮的鳳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和中國元素撲面而來:大門口高挑的大紅燈籠,喜氣洋洋;走廊過道,充滿鄉情野趣的水墨丹青,琳瑯滿目;健身室、乒乓球室等應有盡有……辦公室里,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畫像幾乎占據了整面墻。 “我特別喜歡這幅畫像,表現出了毛主席不畏艱險,勇敢斗爭的精神。”鳳文科技總經理張明文說。“鳳文科技憑借的就是不怕困難,勇敢面對,讓智造成為生產力,因為我們堅信智慧加汗水等于成功。” 打開智造之門 鳳文科技原名裕灃化工,成立于2002年,生產經營各種高性能防腐涂料、水性環保漆及內外墻乳膠漆,經過幾次搬遷,最終在2007年選址莒口,2009年正式投產,并更名為鳳文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剛成立時,千頭萬緒,建廠房、購設備、找工人、跑市場……終于開始正常生產了。 2011年的夏天,建陽環保局的工作人員到車間檢查工作,指出生產車間氣味和粉塵超標。這就意味著,如果不改進,將面臨停產。 張明文面對“攔路虎”,他想,我為什么不可以想辦法解決它呢? 于是,他南下廣州,北上山東,找到相關廠家,提出凈化、收集粉塵的設想。每臺68萬元的報價和60千瓦/小時的高用電量,讓張明文望而卻步。 于是他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勁頭,孜孜不倦,不畏艱難地攻克粉塵吸收和凈化味道的技術難題。他經常上網絡購買書專業資料,不分白天晚上苦讀深研,常熬到凌晨一、二點鐘才睡覺,平均每天工作學習十幾個小時。經過大量的學習與研究,透徹地掌握了去除粉塵和氣味的辦法,當年年底就拿出了氣味粉塵吸收器制作方案。 可是好事多磨,他用活性碳、過濾網、海綿和泡沫等材料做成的氣味粉塵吸收器,經過試用,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張明文兩天兩夜不眠不休,拿著數據資料不斷研究琢磨……終于,他發現過濾孔有點小,拿卡尺一量,每個孔直徑5厘米,和數據資料的8厘米不一致,原來是加工的工人拿錯了鉆頭。 經過改進,效果非常好,張明文開心極了,當天中午一口氣吃了四個饅頭,兩碗稀飯。 公司里原來因為害怕污染而打算辭職的工人留下了,環保驗收也過關了。大家紛紛對張明文豎起了大拇指,夸他幫助公司解決了生產中的一大難題。 點亮智造之光 嘗到智造甜頭的他又開始整天在車間里頭轉悠,摸摸這臺機器,敲敲那臺機床。2012年,當他看到研磨機溫度上升到七八十度時,工人關停了機器,有的忙著加水降溫;有的則用電風扇不停地吹,車間里到處污水橫流,一片狼籍。他就琢磨著,能不能在工作狀態時,直接降溫,再對污水進行收集呢? 說干就干,他又一頭鉆進了智造的海洋。 很快,他將冰箱的工作原理和研磨機的降溫聯系到一起,在研磨機的外面設計了一個布滿小孔的鐵殼圓筒,另一端連接著一個大大的降溫機。當降溫機的水溫降到二三度時,冰水通過管道,從小孔流到正在工作的研磨機,達到降溫的目的。同時,研磨機產生的污水收集到管道,在消防池沉淀過濾后,再循環利用。他設計的這臺研磨機冷卻器可以帶動60臺研磨機同時工作,保證了工作時間,還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打開智造之門后,張明文一發不可收拾。2013年5月,他研制的“樹脂桶清洗機”、“漆霧凈化機”和“液體物料桶傾斜起升器”獲國家專利;9月,他的“圓柱體上漆機”獲國家專利;10月,他的“氣味粉塵吸收器獲”國家專利;12月,“霧化油漆空氣凈化器”、“固化樹脂水溶加熱裝置”、“油桶專用裝卸車”同時獲得國家3項專利,這一年,他累計收獲了8項國家專利。 緊接著,在2014年6月,“研磨機冷卻器”獲得國家專利;2015年11月,“水車工藝品”獲得國家專利……大家都尊稱他為“發明家”。 其實,只有張明文心里清楚,每一臺機器的改進不僅凝聚著無數心血,更是勇于探索的智慧與創新精神的結晶,因為他深信“智造就是生產力”。 收獲智造之果 在鳳文科技生產車間,筆者看到工人正在將一袋袋的滑石粉,倒進攪拌機內,揚起的粉塵,很快就被位于攪拌機上方的形狀似漏斗的氣味粉塵吸收器吸走。 “我們自己設計制作的氣味粉塵吸收器,只花費了6萬元。”鳳文科技董事長,也是張明文的妻子劉秀鳳高興地說。“如果購買氣味粉塵吸收器,每臺需要68萬元,每小時還要耗電60千瓦,不是我們這種小微企業可以承受的。” 而位于車間墻角的一臺長約2米,高僅1.5米的一臺廂式機器,卻像八爪魚似地伸出許多管子,與好幾臺研磨機相連。 張明文驕傲地說:“這就是我自制的‘研磨機冷卻器',從購原材料到設計制作完成,只花了5.5萬元,卻可以帶動60臺研磨機工作。以每人每臺研磨機需要人工降溫一小時計算,則可以節省60小時的工效。” 在車間里,張明文給我們介紹凝聚著自己心血并應用到生產實際的發明創造。 “冬天到了,樹脂容易凍結,有的人采用火烤解凍,一不小心就爆炸,非常危險。于是,我就想辦法研制了‘固化樹脂水溶加熱裝置'。將固化樹脂放到有自動加溫裝置的熱水中,進行加熱溶化,又快又安全。” “發現工人傾倒物料桶,又費時又吃力,我就想辦法做出了‘液體物料桶傾斜起升器'和‘油桶專用裝卸車'”。 …… 近三年來,鳳文科技發明了環保節能等11項實用型專利,并將專利進行成果轉換,應用到生產生活實際中。 正是張明文的學習型、創新型的智造風采,將鳳文科技從最初的注冊資本只有70萬元,幾間租賃的小廠房,一路奮發前進發展成為花園式的工廠,占地面積23畝,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2015年產量達到2600多噸,產值3800多萬元,其中公司研發油性達到食品級的環保筷子和菜板漆領先同行業水平。 “2015年11月獲國家專利的“水車工藝品”的樣品,非常受市場青睞,我們已經做投產的準備工作,這將是我們公司轉型升級的重要轉折點。”張明文說。 ⊙王柳珍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