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白粿
2016-01-19 22:38:13??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冰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要過年時,村子就進入到打白粿的時代。一年又一年,當白粿的香味兒和打粿時一聲聲強有力的咚咚聲從家家戶戶的屋子里飄散到村子的每個角落時,紅紅火火的年也就一天天地逼近。 白粿米用的是粳米,本地人叫做禾米,專門種來打粿吃的。打粿時先將粳米洗凈然后放在木盆或木桶里浸泡,泡到米微微發白。 打粿是一項集體活動,也可以說是一項比較浩大的工程,最少要有兩個男人一個女人才行。男人負責打粿,女人淘米,撈米,小孩幫忙燒火。 大鐵鍋里大半鍋水燒沸后,浸泡好的米被放入鍋里,攪動一下,不要沾鍋了。米在開水鍋里滾兩滾,形成米蛋(即沒有開花的米)撈起,倒在石山臼里。 趁熱,男人用一碗口粗的叫做大山豬的木杵,一下下地將米蛋搗成粿菜。粿菜搗好后,被從石臼里端起,放在一張早就洗凈的木桌上,眾人齊上前,將粿菜掰成一小塊一小塊,碼在一個特大的木飯桶里放到鍋里用大火蒸。一塊塊斷橋殘雪似的粿菜,在一片熱氣里朦朧得讓人生起無限遐想。 蒸熟的粿菜再次倒入石臼杵。這時,一個男人雙手高高舉起木杵,對著還冒著裊裊熱氣的粿菜打將下去,旁邊一個半弓著腰的撥臼人,在打粿人的木杵舉時,伸出雙手很快地把石山臼里的粿撥弄一下,也就是把被杵時擠旁邊的粿往臼心里送,目地是讓粿能打得均勻。兩人配合默契,輪流地杵與撥。當所有的米蛋都被告打得粘膠在一起,形成一團潔白如玉的粿團時,粿就打成了。一臼粿下來,大冬天里,兩個男人都累得滿頭大汗。 打好了的粿要趁熱搓,冷了再大的力士也搓不動它。這時,男女老少齊上陣,手忙腳亂地抹油,興高采烈地將粿搓成條或壓成餅。壓成餅的粿有些還要被印上春字和壽字,以備過年迎春和分歲之用。 搓成條或壓面餅的粿,放陰涼處涼干。然后碼在可以裝上上百斤粿的大缸里,倒上清清冬泉水,這樣收藏的粿,一直可以吃到來年的四五月。這些名叫白粿的粿,卻不是一味的純白,點事灰灰色,如年代遠古的白玉。 在眾人搓粿的當頭,女主人則忙著炒上一大盤油頭足足的加上芹菜大蒜,蔥,蘿卜絲或芋頭絲的包粿菜,熱情地叫大伙兒吃粿。 大家都是老饕客,也不用客氣,輕車熟路地把粿團捏成一張薄皮,把菜包著,捏成一個大水餃樣子往嘴巴里送。享受著人間最真切最美好的美食,一臼臼的粿打將下來,Q性十足的粿,入口爽滑細膩,早把肚子吃得圓滾滾的,此時同,心融融,情融融。氤氳的米粿香氣里,那些古樸的風情,在一片虔誠的期待中,有了溫暖的落腳。 (陳理華)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