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人文薈萃之地 生態幸福家園
2016-01-12 11:27:32??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莊和木業生產線 文化旅游謀突破 發揮麻沙的生態優勢,發掘本地文化資源,推動旅游產業、建本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是近年來該鎮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舉措。 麻沙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和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這里山巒疊嶂,植被豐茂,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境內的白塔山,有著“山山有名,處處是景。”的美名。白塔山腳下的仙牛灣,碧綠清溪環繞著6000多畝的生態林,形成一片難得的生態奇觀。鎮黨委、政府以大武夷旅游為依托,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積極發展生態游、農家游等旅游載體,發揮旅游業的集聚、帶動和輻射作用,先后推動了德懋堂、白塔山旅游開發、麻沙精品旅游、松鼠農莊、九儒山莊、大洲休閑觀光農業、楠木林3A級景區等項目的開發建設。 楠木林葡萄 2016年,麻沙白塔山生態旅游度假區將新增投資2.85億元,建設生態休閑觀光茶園1000畝,休閑養生度假區4000畝。引進武夷德懋堂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對仙牛灣進行綜合開發,傾力打造麻陽溪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總規劃面積21.7平方公里,總建設用地595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4.6萬平方米。 建本、書院文化是麻沙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鎮黨委、政府以傳承、發揚文化遺珠為己任,組織專人搜集整理麻沙史跡,根據查閱史料,走訪村民,建成一條長達30余米的文化長廊和游酢文化紀念館,供來訪游客和本鎮居民參觀。下一步,將著手古跡修復工作,加快歷史人文景觀與自然生態景觀的融合,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繁榮發展。 長坪新村 人居環境展新姿 麻沙鎮是南平市級小城鎮建設改革試點鄉鎮,鎮黨委、政府科學規劃,狠抓落實,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鎮村人居環境大大改善,展現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風貌。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位于梁墩村的污水處理廠,總投資1840萬元,日處理城鎮生活污水0.2萬噸。其中,一期工程投資850萬元,今年年底前完工;二期工程計劃投資990萬元,包含增設的污水處理設備及污水管道。污水處理廠的建設,不僅是麻沙小城鎮建設項目的進一步深化,也是對“清潔水源,清潔田園,清潔家園。”優化人居環境的有力保證。此外,投入80萬元的蔡家、范橋水庫除險加固項目于今年完工;投入480萬元的村級人飲工程覆蓋水南、長坪、江坊、墩頭、交溪、留田、江壩、毛店、永興等9個村,直接受益人口9888人;投入224萬元的煙基工程主要包括大白、水南、新溪、長坪、江坊村,建設煙基道路5.4公里,水壩2座,水渠1.3公里。 江濱公園 美麗鄉村漸入佳境。2015年,江坊村納入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千村整治”村莊,按南平市美麗鄉村三星級標準建設,結合本村特色,規劃設計了河道景觀、道路改造、村莊綠化,牌坊、廣場建設等10大項,計劃投資367.5萬元,打造成宜居、宜游、宜業的美麗江坊村。水南村是宋代著名理學家蔡元定的故鄉,至今仍保留有蔡氏祠堂及部分古民居,2013年被確定為南平市“美麗鄉村”示范村,2014年11月通過四星級美麗鄉村驗收,2015年10月通過省級旅游特色村驗收。 “萬人保潔”如火如荼。建立“萬人清潔”長效機制,發放《倡議書》16000份,不定期突擊抽查村衛生保潔情況,約談保潔工作不到位的村主干,確保行動貫徹實施。今年,麻沙鎮投入350萬元推進環境整治、村內河道清理等項目,給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帶來很大改變。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