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終老考亭
2015-09-17 15:46:01? ?來源: 責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慶元六年(1200年)春.芳草春回依舊綠。作為人體,朱熹垂垂老矣。立春前一日,欣然以《庚午立春前一日》為題,賦詩一首: ???????????雪花寒送臘,梅萼暖生春。 ???????????歲晚江村路,云迷景更新。 ?詩人在此明吟春景,暗說朝政。讀此詩,我仿佛看見一位堅強不屈的老者,在考亭溪邊的小路上徘徊,倚杖昂首,堅信迷漫的大霧終將被春風所驅散。 ??朱熹臨終前一個月的一天,朱熹看見十年前南城的一位朋友給他畫的像。再回頭照照鏡子,發現自己蒼老了許多.不勝感嘆,口占七絕一首: ??????蒼顏已是十年前,把鏡回看一悵然。 ??????履薄臨深諒無幾,且將今日付殘編。 朱熹已年過古稀,心力交瘁,自然規律是任何人無法抗拒的。朱熹感到自己大限已到,步履艱難,一不小心就要掉入死亡的深淵。然而他仍然念念不忘未完的著作,其對學問孜孜不倦的追求,真可謂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此后朱熹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左眼已瞎,右眼視力也極差,所見之物皆模模糊糊,加之左臂疼痛,不能上舉,這位堅強的老者終于躺在病榻之上。 ?三月初六,朱熹掙扎著起床,在家人和門生葉味道等人的挽扶下,抱病修改《大學·誠意》章。 ?三天之后,慶元六年(1200)三月初九日,朱熹終于閉上他那不愿閉上的雙眠,離開熙熙攘攘的八問,與世長辭。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