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珠:默默無聞秀出精彩人生
2015-08-19 10:10:29??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有一個賢內助。"丈夫逢人就夸;"水珠的笑容讓人覺得好溫暖!"鄰里街坊說。在建陽區黃坑鎮塘頭村,提起劉水珠沒有一個不點贊的,劉水珠一家家庭和睦,夫妻之間相敬如賓,一雙兒女從小乖巧聽話,孝順父母,是村里的文明典范。 從"外來妹"到"好母親" 有人說,做女人難,因為女人要為家庭和事業的雙贏與平衡付出更多……劉水珠就是這么一位賢妻良母。 今年64歲的劉水珠18歲時就嫁到了塘頭村,隨后幾年生下了一對兒女。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在教育子女中,劉水珠始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孩子、引導孩子、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她既是一位慈母,又是一位嚴師,還是一位知心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她始終做好孩子的榜樣,從不打牌,很少看電視,不管多忙多累,她都要擠出時間留給孩子,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她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豁達的胸懷和積極向上的生活熱情,激勵著孩子們成長,孩子們從小就非常懂事,學習生活從不讓母親操心。在她的影響下,孩子們擺脫了同年孩子的嬌氣,學會了自強自立,正如孩子在作文中寫到:"媽媽是一盞路燈,照引著我前面的路;媽媽是一面鏡子,矯正著我每一個腳印……"每逢節假日,孩子們自覺的一邊復習功課,一邊幫助做家務活,洗衣、做飯、打掃衛生…… 如今雖然孩子們都已各自成家,但劉水珠對孩子們的影響卻深入到了他們現在的生活中,正指引著孫輩們健康成長。 從"賢內助"到"好幫手" 劉水珠的丈夫藍慶順原為塘頭村村主任,是名老黨員,在塘頭村還在發展的時間里為村里做了很大貢獻。為了讓丈夫專心工作,劉水珠把家里家外的大小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他們不僅是一對相敬相愛的夫妻,更是一對互幫互助的搭檔,在事業上互相鼓勵、支持;在生活上互相體貼、關心。那時候丈夫逢人就贊:"我有一個賢內助"。也因此,村民都稱贊他們為好榜樣。劉水珠性格溫和,為人熱心,對人時臉上總是帶著笑容,鄰里街坊常常說"水珠的笑容讓人覺得好溫暖"。 塘頭村有人口1700多人,村民眾多,思想素質參差不齊,在工作開展中,經常遇見各種困難。當年通村主干道拓寬硬化,需要拆除幾間緊挨路邊開小店的民房,但幾位戶主不愿意。藍慶順上門溝通多次后,村民還是不松口。這時,劉水珠趁丈夫外出培訓,自己上門與村民溝通。當她了解到,村民不愿意拆除房子的原因是因為拆除后會有利益損失,怕影響他們現在開的小店后,劉水珠就私下做姐妹們的工作,仔細計算道路拓寬后能帶來的新效益,比如可以擴大店面、可以多種經營開新店,自家大院光線也更好、出入更方便等等。經過她多次的"后院燒火",幾位戶主終于同意拆除了。在丈夫擔任村主任期間,雖然劉水珠做的事不多,但件件都幫在了點上。 從"好幫手"到"好鄰居" 同組的居民鄭阿姨今年也是64歲,但是老伴已經去世了,孩子又都在外地打工沒什么時間照顧到自己,作為鄰居,劉水珠常常到老鄭家串門聊天。去年過年,更是讓鄭阿姨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過年兒子沒能回來,原本我以為會是一個冷清的除夕,本打算包點餃子,看看電視就過了,沒想到和水珠一家人一起過了,很熱鬧、很開心。"除夕當天下午,鄭阿姨就接到劉水珠的電話,邀她一起過節,"本來很不好意思去的,可是水珠說我一個人在家,又都是老鄰居了,一定要我去她家過年。"盛情難卻,鄭阿姨端著自己做的餃子,和水珠一家過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團圓年。"都說遠親不如近鄰,我這個鄰居真太好了。"鄭阿姨說生活中劉水珠常常照應自己,真比姐妹還要親。 塘頭組有兩個留守老人,親人一般幾年才回家一次,兩人都是80歲高齡了,經常感冒生病,她得知此事之后,經常到老人家幫忙洗衣服做飯,老人鄰居說一個月至少都會去幫忙4次,這倆老人經常感受著劉水珠帶去的溫暖和幫助,逢人就說:"千金難買好鄰居,不是親人勝親人,水珠是好人啊,如果沒有水珠來幫助,我們哪里能夠過得現在這么安逸……"劉水珠所做的一切,讓受助者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丈夫受其影響,也常常補貼幫助困難家庭,她也從來不說一個"不"字。 劉水珠說:"一個家庭和諧不算和諧,一個村和諧也不算和諧,全國和諧才是真和諧。我能力有限,無法為國家做事,但是我能幫助村里鄰居做點事,做了我心里踏實。" (姜法彪 湯鼎)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