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竿翠竹寄深情
2015-08-19 09:57:25??來源:建陽新聞網(wǎng) 責(zé)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我的家鄉(xiāng)在建甌市的一個小山村。我的家在山這邊,屬于水源鄉(xiāng),外婆家在山那邊,隸屬川石鄉(xiāng)。外婆家四周都是山,漫山遍野的翠竹郁郁蔥蔥,把村子緊緊擁抱在懷里,站在山頂上看,村子仿佛是漂浮在綠色海洋中的一艘小船,仙境般飄渺、美麗。 去外婆家是我們兄妹幾個小時候最開心的事。不能與大家同行的那位兄弟或姊妹是要在心里遺憾好幾個月的。 靠我家這邊的山是陡峭的,茅草肆無忌憚地瘋長著,單調(diào)、枯燥,讓人爬得筋疲力盡。跨過山梁,則立刻進入另一個世界,竹的世界。山溝里、山坡上,就是山頂?shù)木迬r邊都長滿翠玉般挺拔的綠竹,山是綠色的,空氣是綠色的,山風(fēng)也是綠色的,帶著絲絲涼意,讓人精神一振,暑熱頓消。窄窄的山路宛如銀色的飄帶在竹林間逶迤前行,不知名的小鳥在竹叢中悠揚婉轉(zhuǎn)地歌唱;松鼠靈巧地在竹枝間穿行,有時還從竹葉里探出頭來,用綠豆般的亮眼睛打量著我們;野雞拖著七彩的長尾巴姍姍而行,哥哥飛一般地擲出手中的斗笠,我們緊張得屏住呼吸,野雞優(yōu)雅地把尾巴一扭,不慌不忙地消失在茂密的竹林深處,只遠遠地送來"咕---咕----"的歌聲,逗得我們放聲大笑。 竹山腳下,炊煙裊裊,小村靜臥。小村極小,只有二十幾戶人家,因為平地少,每家每戶門前都有毛竹片搭成的竹架,即可晾曬山貨,也是村民聊天聚會的場所。村民大部分有親緣關(guān)系,一家來客全村宴請,如果你在這兒多住幾天,定能從村頭吃到村尾。 外公和外婆早已去世,我們兄妹七人大概只有大哥、大姐見過他們,寵溺著我們的是小舅和小舅母。小舅中等身材,壯實有力,圓臉上永遠掛著溫暖的笑容。小舅母則如山中翠竹般高挑婀娜,長圓臉,皮膚細膩白皙,說話高聲大氣。才進村口,小舅母早已大聲呼叫著我們的小名迎了上來。在小舅母眼里我們兄妹都是這樣可愛:"阿華仔成績這么好,將來一定大有出息;小妹眼睛像個黑葡萄,長大一定是個大美女……"她邊毫不吝嗇地夸獎著我們,邊手腳不停地忙碌著。不一會兒,噴香的炒黃豆就裝滿了我們的口袋,大鐵鍋里老玉米又爆開了快樂的米花。每次吃飯,舅母總是趁我們不注意,把大塊的臘肉往我們碗里夾,然后假裝生氣地說"肉塊粘上飯粒,不準往回放,快吃!"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對于只在年節(jié)才能吃到肉的我們來說,是多么心滿意足。 在小舅家里,我們可以無拘無束地大聲談笑,和表姐、表妹盡情游戲,晚上我們躺在竹架上看亮亮的星星,猜舅母說的謎語,小舅抽著煙,笑咪咪地注視著我們。每次啟程回家,我們都依依不舍。一次,年幼的小妹競和小表妹躲進村后的竹林,任憑我們怎么呼喚都不出來,后來足足在舅母家住了一年,才被父親哄騙回家。 小舅家人口少,又有竹山可經(jīng)營,生活比我們家富裕些。80年代,從我和哥哥們讀中學(xué)開始,直至我讀師范,哥哥讀大學(xué),小舅常在春天賣了筍,夏天賣了毛竹后,穿過層層竹林給我們送來學(xué)費。我和哥哥曾相約我們掙錢后要好好孝敬他,可是沒等我們畢業(yè),才剛滿50歲的小舅就因為割稻被毒蛇咬傷,治療不及時,去世了。 如今,這個承載著我們兄妹童年甜美回憶,名為"溪底"的小村,人口更少了,一部分村民搬出大山到附近的集鎮(zhèn)居住,一部分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只剩不多的幾個老年人留守。舅母的青絲變成白發(fā),原來挺拔的身板略顯佝僂,為我們的到來忙前忙后,爽朗熱情一如當年。不變的還有漫山遍野的翠竹,不管我們走得多遠,依然時時牽扯著我們的腳步。(欣然) |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