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吉仁山:葡萄園里的循環經濟
2015-08-05 15:43:15??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水吉鎮仁山村是我區葡萄種植專業村,目前大棚葡萄面積達到950多畝,年產值上千萬元。去年以來,村里部分種植戶在自家的葡萄園里養起了白羽番鴨。大伙都說,葡萄園里養鴨子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在仁山村的葡萄種植大戶周肖義地里,一串串葡萄果粒均勻、色澤誘人,掛滿枝頭。讓記者好奇的是,這么大片的葡萄地里居然看不到一根雜草。老周為大家解開了心中的疑惑,這一切得歸功于這些放養在葡萄園里的白羽番鴨,是它們吃掉了地里的雜草。 "每年葡萄種植都要除草,往年靠人工,今年開始,我們用鴨子幫助除草,減少了我們的勞動,人也輕松多了!"周肖義笑著介紹說,"葡萄地里的肥料我們也可以少放,甚至不用放,就這些鴨糞就足夠了,而且是農家肥,葡萄品質還更高。" 周肖義給大家算了一筆帳,自從葡萄園里養了鴨子以后,再也不用花人工去鋤草和購買農家肥了,這兩筆費用可以節省一萬多元。每年出欄的兩萬多羽白羽番鴨可以獲利8萬元左右,再加上葡萄的收入,12畝的葡萄園,每年凈收入20萬元以上。 說起葡萄園里養鴨子的好處,一向健談的蔡旺興顯得更開心:"我養的鴨子吃的是玉米和谷子,每年養的上千只白羽番鴨不用出村就能賣出好價錢。鴨子一直在運動,它的肉質比較結實,湯呢,要好喝。城里人都喜歡買我們的鴨子,我們根本不要到市場上去賣,他們就找到家里來買了。" 鴨子吃草,鴨糞留在田里面當肥料,既節省買肥料成本又節省勞動力,鴨子和葡萄還能賣出好價錢,一舉多得,水吉鎮仁山村葡萄園里的循環經濟值得借鑒和推廣。(徐祖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