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木現象 棄儒從商
2015-07-21 09:56:20??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熊大木現象”,是指明萬歷、嘉靖年間,建陽崇化書坊涌現熊大木等一批文化素質較高的刻書家,他們不僅善于挑選書稿,而且自己動手將歷史改編成通俗小說,后世研究雕版印刷者,把這種書坊主人直接參與小說創作的這種現象,稱為“熊大木現象”。 熊大木科舉落第,子承父業,當起了忠正堂的掌門人。忠正堂,含忠誠愛國、正直做人之意。崇化清白堂主楊涌泉是熊大木姻親,他向熊大木建議,把講述岳飛故事的《精忠錄》,改寫為通俗小說,雕印成書,一定會銷路順暢。從此,熊大木鉆進書齋,關上柴門,將自己的聰明才智,付之于從事章回小說、通俗故事的創作。 在熊大木筆下殺青而成第一本小說是《大宋中興通俗演義英烈傳》。寫的是岳飛英勇抗金的故事。相對于許多板著面孔說事的歷史著作來說,這部書最大的特點故事性強,引人入勝。傳統的道德觀念,包含故事之中。 小說從宋康王泥馬渡江,岳飛辭家應募寫起,描繪了岳飛披肝瀝膽,忠一不二,英勇殺敵,栩栩如生的將軍形象。當岳飛率大軍節節勝利,直搗金國黃龍府時,奸臣秦檜卻與金人講和。之后岳飛反被下大理寺監獄,秦檜私改詔書,岳飛冤死。熊大木為岳家軍寫下了一段悲壯的故事。最后寫陰司中岳飛顯靈,秦檜終遭報應。如此結尾。體現國人因果報應、善惡有報的宿命觀,反映了國民的心理和善良的愿望。 此書一上市,風行一時,成為書商們搶手貨,很快就脫銷。印工們加班加點趕印,依然供不應求。 這給熊大木極大的鼓舞,在翌年又完成《唐書志傳通俗演義》一書。而后,熊大木再接再厲,又相繼完成《楊家將演義》和《全漢志傳》兩部小說,產銷兩旺,皆大歡喜。熊大木因此被稱為通俗歷史演義小說的開拓者。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