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學干城蔡元定
2015-06-25 17:38:43? ?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李建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蔡元定(1135—1198),字季通,號西山,二十五歲慕朱熹盛名,拜其為師。兩人對榻講經論道,通宵達旦,相見恨晚。朱熹驚其學識,謂“此吾老友也,不當在弟子之列?!币曉椤白箅庞冶邸?,四方求學者,先命元定考其學術。朱熹注疏《四書》,常與元定商議。朱熹晚年編《翁季錄》,集錄平日與元定對話,以示元定與己相匹敵。 慶元黨禁時,朱熹被罷職回歸考亭,蔡元定以“佐熹為妖”的罪名,流放湖南道州(今道縣)。在道州,“當地學子早聞元定大名,不論遠近,相繼前來討教,執弟子禮?!笔菚r黨禁未解,本當閉門謝客,然元定不忍拒求教學子,有問必答,有惑必解。慶元四年(1198),元定心力交瘁,染疾在身。臨終作書與朱熹訣別,感嘆“天下未必無人才,但師道不立為可憂。”書完氣絕,享年六十三歲。一介飽學寒儒,不幸屈死它鄉。同年,子蔡沉扶柩回故里建陽,歸葬莒口上陳布翠嵐山麓。 元定為人正直,是儒家“慎獨”之典范。常言“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步步守著仁義禮智信,不可稍懈”。蔡氏子孫奉為祖訓,載入族譜,代代相傳。元定博學多才,著作等身;后世學者稱其為“閩學干城”,意為閩學(朱子學)中堅骨干,深受海內外蔡氏族人的敬奉,亦是建陽人民之驕傲,將蔡元定列為“潭陽七賢”,載入《建陽縣志》,名傳千古。(劉建)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