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城街道“三項落實”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2015-06-15 11:26:29??來源:建陽新聞網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6月8日上午8點,潭城街道城關村村部辦公室,村兩委干部跟往常一樣準時來到村部辦公室上班,開始半天的坐班制,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全程服務。 “過去是干部動嘴、群眾跑腿,現在是群眾動嘴、村兩委干部跑腿,現在到村部,隨時都能找到人,辦事比以前方便多了?!鼻皝磙k事的村民陳祖華滿意地說。 上午9點,城關村黨支部書記周興寶和村委會主任徐有明召集村兩委召開每周一的工作例會,匯總分析上周工作情況,安排部署本周和近期的工作重點,當場就大家反饋的黨支部換屆選舉、防汛抗洪、招商引資、計劃生育、城關旅社回遷安置工作等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協商討論。 今年初,潭城街道以深化便民服務為抓手,創新村干部管理方式,實行“三項落實”服務群眾活動工作方案,即組織責任落實、黨員作用落實、聯動機制落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零距離”服務群眾。 組織責任落實即以“六要”群眾工作法、“135”社區黨建工作機制為指導,推行“每周三個一”工作方法:每周召開例會一次,村(居)黨組織書記每周至少召集村(居)“兩委”干部、駐村(居)干部開例會一次,學習貫徹有關會議、文件精神,分析上周工作情況,安排部署本周或下階段工作,研究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等。每周入戶走訪一次,村(居)“兩委”干部每周至少下村(居)入戶走訪一次,每次走訪不少于10戶,聽取村(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解決村(居)民提出的問題。每周輪流坐班一天,各社區及城關村、橋南村、嚴墩村、考亭村等實行坐班制的單位,嚴格考勤制度,其他村村干部每周(周一至周五)輪流在村部坐班一天,確保每天村部門有人開、事有人辦; 黨員作用落實即堅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黨員隊伍活力,充分發揚黨員以一帶十的引領精神。每名黨員需聯系5-10戶農(住)戶,尤其突出對致富能人、老干部、宗族帶頭人、困難群眾、維穩重點對象等的聯系。每名黨員每年認領并完成各級黨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3次以上。志愿服務注重貼近群眾需求,實現黨員志愿服務與群眾需求精細化、無縫化對接。每名黨員圍繞《黨章》規定的黨員應履行的八項義務、本村(居)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的重要事項、村(居)級公益事業和幫貧解困事項、社會安定及與群眾生產、生活相關事項以及其他應承諾事項做出自愿承諾,承諾內容需不少于3項; 聯動機制落實即緊緊圍繞“三級聯動、重心下移”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機制要求,以服務群眾為宗旨,主動適應村(居)發展需求,貼近群眾創新實踐。駐村(居)干部按照把民情了解好、政策宣傳好、群眾服務好、矛盾化解好、工作任務落實好、基層組織鞏固好的“六好”要求,直接聯系服務群眾。針對駐村(居)干部收集到的意見和問題,村居黨支部在每周召開的工作例會上,分析研究解決問題。街道定期召開駐村(居)干部工作例會和“三項服務”活動協調會議,集中研究解決群眾反映問題和推進活動開展,組織協調街道各單位各部門工作力量,集中服務群眾,對街道一級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報區行政服務中心,請求協調解決。 潭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萍表示,“三項落實”服務群眾活動充分發揮了村干部在組織建設、矛盾調處、宣傳政策、助農增收、為民辦事、協調關系、促進村級發展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村兩委干部和凝聚力、戰斗力和整體素質,增強村干部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讓黨員干部真正成為群眾的“主心骨”,成為服務群眾的“好幫手”。 自“三項落實”服務群眾活動工作開展以來,農村工作和村民事務全程代理服務有了依托,村干部履職服務意識明顯增強,村干部能夠及時聽到群眾聲音、第一時間發現隱患、第一現場妥善處理問題。成為化解矛盾糾紛、處置突發事件的第一道防線,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截止目前,潭城街道村居干部為民代理服務事項 11000余件,走訪居民(農戶) 9000余戶次,收集意見和建議 23條,解決群眾困難問題 12件,調處矛盾糾紛 96 起,群眾滿意率達到98%。(丁曉雄 楊艷)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