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錕:青春在山野綻放
2015-04-27 15:12:18??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施柳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四月山鄉,滿目蒼翠,碧濤搖曳,一派生機。走進黃坑鎮新歷村,江錕望著遠山近處連綿成片的翠竹,笑得瞇起了眼。 帶著干事創業的激情,憑著知難而上的勇氣,江錕在黃坑鎮新歷村主任助理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真誠和才干默默地譜寫了一曲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今年初,江錕成功入選由中組部、國家林業局聯合舉辦的全國“奮斗在林改一線的十佳大學生村官”候選人。南平市只有2名大學生村官入選。 扎實推進林權制度改革 2012年7月,畢業于福建農林大學農學專業的江錕擔任黃坑鎮新歷村主任助理。對于一個剛剛走出象牙塔的大學生來說,農村環境的艱苦和農村工作讓他深感擔子重、壓力大。到任伊始,江錕就迎來了他的“初考”和挑戰:全村竹山承包到期,當務之急要進行新一輪發包換證工作。 由于之前林改歷史遺留問題較多,新一輪發包換證工作困難重重。為此,江錕主動向鎮林業站咨詢林改方面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歷史檔案,向周邊村學習借鑒發包經驗,并靈活運用理論制度指導實踐工作。通過村兩委的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新歷村竹山二輪承包工作實施方案(草案)》和《新歷村竹山二輪承包戶代表表決辦法(草案)》,并在村民代表、黨員大會上表決通過后公示生效,真正讓竹山二輪發包工作有據可依、有跡可循。在竹山二輪發包工作中,江錕以村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將黨建工作制度靈活運用在竹山二輪發包工作指導中,確保竹山發包工作程序的民主、公開。 目前為止,新歷村竹山二輪發包工作已完成村民戶籍確認、戶代表表決、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確認、山場林班面積核實、林權證變更等工作,在竹山機耕路開通后,將進一步分組劃片、分山到戶。 大膽探索人口增減制度 在了解研究以往竹山發包做法中,江錕發現,以往采取發包方式“一刀切”的做法,造成了有人口變動要等到下一輪發包才能調整,產生了“部分不在的人占著山,部分有在的人沒分到山”的現象。 “能否根據人口增減情況進行竹山發包調整?”經過多次入戶摸底訪談和調研,這個大膽的想法在江錕腦海里形成方案,于是他提出了《人口增減制度(草案)》,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后試行?!度丝谠鰷p制度》規定:人口增加,包括出生、迎娶、華僑返鄉等情況,此類人員按照規定辦理落戶后,次年起由村委會每年給予一定補償(具體標準五年一定,經村民代表表決后確定);人口減少,包括死亡、出嫁、僑遷等情況,此類人員次年起需向村委會每年繳納竹山款(具體標準五年一定,經村民代表表決后確定),如不執行,將收回其竹山承包權,由村委會統一管理經營?!度丝谠鰷p制度》在村里一經實行,就得到村民的高度認可。 引導林農發展林下經濟 新歷村地處黃坑鎮西南部,距集鎮所在地3公里,全村有10個村民小組,329戶 1318人,有耕地面積3200畝、山地面積27860畝,其中毛竹山1.1萬畝,森林覆蓋率87%,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 隨著林改政策落實到戶,群眾靠山致富的意識得到增強。為發展新歷村毛竹產業,方便村民管理生產毛竹林,江錕與村兩委研究提出了全面開通竹山機耕路的計劃。經初步預算所需經費大約50萬元,資金缺口較大。為了解決經費問題,江錕與村兩委多方爭取資金,得到林業局的支持,解決了部分資金來源。目前,竹山機耕路正在修建中,總路線基本開通。 看到村里修建的竹山機耕路方便了村民管理山林,提高了村民育竹、養竹、護竹積極性,江錕樂在心頭,他積極聯絡上級勞動部門和林業部門舉辦培訓班,指導農民發展林下經濟,引導村民“把竹當菜管,把山當田耕”,建設竹山噴灌系統,對竹山進行深翻淺鋤、劈草撫育、施肥改土,使竹山從單純的材用林向筍用、筍竹兩用林等多種經營模式轉變,促進了全村林下經濟快速發展。 及時化解林權糾紛矛盾 調處林權糾紛是林改的重點和難點,江錕主動介入積極參與,把矛盾及時化解于萌芽狀態。 新歷村有一塊山場,該山場原屬一組,2006年村里另劃出一片山場給一組,該塊山場轉給二組并辦理了林權證,但是由于當時一組以丟失為由未將林權證注銷,多年后又拿出林權證爭奪該塊山場經營權。這起林權糾紛涉及80多戶村民,處理不好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江錕耐心翻閱歷史會議記錄、檔案材料,向老一輩村民了解情況,反復測量、研究,依照法律法規,經調解最終達成一致:考慮到山上林木為早年一組種植管理,決定地面物為一組所有,一組需盡快處理地面物并歸還經營權給二組,同時以地面物價值的40%作為山場租金一并交給二組。一起糾紛被他的耐心和細心成功化解了。 擔任新歷村主任助理期間,江錕參與21起山林糾紛調處,成功調處了18起。 2014年8月,江錕擔任黃坑鎮三農服務中心農技員。新的崗位,他繼續扎根農村服務基層,譜寫青春之歌。(丁曉雄)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