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濱生:青春在農村三尺講臺閃光
2015-04-15 17:06:28??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林張清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18年,他堅守在偏遠村校教書育人,始終無怨無悔。他用愛澆灌祖國的花朵,用心培育山村的孩童。 他,就是小湖鎮下墘教學點負責人鄒濱生,一個平凡的老師,一個甘于平淡的年輕人。1997年8月,年僅19歲的鄒濱生登上了農村小學的“三尺講臺”,從那時起,他將自己的勤勞智慧奉獻給山區教育事業。 建設美麗校園 晚春時節,記者從城區乘車60多公里,來到了下墘小學,這是一個只有四個班級80多名學生的教學點,小學一至三年級再加一個幼兒班,8名教師,但正式入編的只有2名,其他6位都是校聘的,鄒濱生是這個教學點的負責人。 走入校園,校園干凈整潔,滿園花紅樹綠,春意盎然。教室前種著丹桂、茶花、紅葉石楠、紅花枳木,雪松高峭挺拔,廣玉蘭迎春綻放。圍墻一邊,張貼著圖文并茂的古詩詞噴繪,另一面墻上,題寫著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的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小湖中心小學校長張善榮介紹,鄒濱生老師最可貴的是,在鄉村工作了十八年后,還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工作激情,很多教學點的老師沒干了幾年就工作倦怠,得過且過消極工作;校園的苗木自己種,教具自己做,校園布置自已動手,把學校的事當自己家的事,主動承擔各種工作。 走廊上的墻上,掛著學生精致的書畫、手工作品。“上課時,準備好,鉛筆尺子不能少;聽課時,多動腦,回答問題缺不了。”教室門口釘著塑料框自制的課程表和班訓班規。教室里,前后墻上方是勵志的標語,左右墻上懸掛著小學生行為規范宣傳畫,最引人注意的是展示臺和星光璀璨兩個專欄,這是學生們成長風采展示臺,時時激勵孩子們積極向上、健康成長。 整個校園文化的設制,樸素巧妙,足見匠心。 培育茁壯之苗 在教學中,鄒濱生關心每一位同學的健康成長,用樸實的愛心去愛每一位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學會學習,懂得感恩。二年級學生謝凱好動頑皮,經常惹事,在家被父母打,到校就亂發脾氣。鄒濱生主動跟進他,與他交朋友,抓住機會表揚他,如班級搞衛生他能干出力多及時表揚,慢慢地,他變成遵紀文明的學生。學生李貴華在鄒濱生影響下,初中畢業后,從事根雕事業有成,他說,很感謝鄒老當年的美術教育啟蒙,讓我學根雕有了美術底子。醫科大學在讀生范芳芳寫信說道,鄒老師感謝你讓我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每年外出求學的或外出工作的學生,都會回到學校看望鄒濱生。 為了增進家校聯系,開學初,鄒濱生讓每位家長留下電話號碼,鄉下沒有家校通,他就建立班級飛信群,科任老師把學生在校情況及作業要求及時地發送到家長手機上,讓家長督促子女完成,學生們完成作業的效率得到提高;遇到學生生病,他及時把情況通知家長,遇到家長外出務農,沒法及時趕來,就親自帶著學生到衛生所看病;知道有學生放學沒有及時回家,馬上就陪著家長滿巷子地找,找到了,心里的那塊石頭才能放下…… 為提高教學質量,他經常組織教師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對接教育時代發展。在偏遠小山村建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平臺,以此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讓名師資源共享,鄒濱生把中心校淘汰的舊電腦拿來加以改造,率先實現了教學資源“班班通”,有效改善了農村教學資源匱乏的現狀。 營造和諧“校家” 辦公室一側黑板上,教師每人一欄每天一練的粉筆字,工整楷體,筆力遒勁,格外醒目。“當教師的確很忙,很累,忙完學校忙家里。很多人狀態不佳,失去工作熱情。但做為教學點的管理者,不能因為校小而不為。”鄒濱生對記者坦言。 多年來,他把學校當著家來經營,認真查找原因,努力營造良好、愉悅的辦公室氛圍,帶動老師們練習寫好三筆字,課余時間養花種草;因教師在農村呆久了,容易敷衍了事,工作缺乏激情,通過練習寫字,養養花,看到自己的字一天天漂亮了,養的花一天天長大了,心理就舒坦多了,工作也就不覺得壓抑,教師關系融洽,工作的熱情高起來,上起課來自然就得心應手。 作為山區農村學校,師資最匱乏。為此,鄒濱生請示上級領導,到處尋訪老師。今年31歲的陳友珍老師,廈門大學文秘本科自考畢業,曾在廈門某學校從教8年,嫁給下墘小伙隨夫回老家。鄒濱生得知后,動員她來學校任教,她成了學校的一名代課教師,負責三年級的英語課教學,在教學點中開設英語課是極少的。陳老師上課認真,成績斐然,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 陳友珍說,下墘雖然很小很偏,但我們校園很美,同事關系和諧融洽,工作有成就感,心情倍好,學校溫馨如家。老教師游秋鳳說,鄒校長教學是好手,寫字畫畫電腦都很在行,他對人和善,經常指導我們使用電腦和多媒體,撰寫的學科論文多次在市里上獲獎,我們都敬佩他。 有耕耘就有收獲。多年來,鄒濱生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受到了學生、家長歡迎和主管部門的肯定,先后被評為“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市優秀教師”;2014年9月,他被評為“福建省優秀教師”。(張貴興 熊瑞國)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