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后畬的興衰史所引發的思考
2015-02-06 11:18:03??來源:建陽報 責任編輯:吳楊珠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崇雒鄉后畬村位于建陽北部,東鄰水吉,北界武夷山,是福建古茶道的必經之地,在過去三四百年間,百業興旺、政通人和,可謂是建陽的一顆明珠。 在康乾盛世,茶葉是閩北的支柱產業,武夷山、水吉、松政是茶葉的主產區,其中武夷山出產的巖茶享譽海內外,后畬地處三縣連接點,是茶葉的主要集散地,武夷山巖茶從赤石到后畬途經水吉、建甌、福州、泉州、廣州等地銷往國內外。于此同時帶動了周邊地區土特產、農副產品的熱銷,當地的經貿往來十分活躍。后畬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也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宋代理學名賢濂溪先生周敦頤的后裔在明朝時期就遷居于此,在此地繁衍生息,他的后世子孫傳承先祖之精神、謹遵祖訓、學習賢子,幾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開荒拓土,代代相繼、教化生息,他們有的成為商賈,有的走入仕途。據周氏家譜計載:在清朝從太學生到進士有一百多人;在民國時期:教授、博士、將軍、省廳官員就有十幾人之多,可謂人才輩出,為后畬經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歷史的變遷,后畬已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發展條件。現如今交通發展變化了,后畬成了閉塞的小山村,不再是茶葉的集散地,森林的破壞,土特產消失殆盡,曾經的輝煌早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我的第二故鄉崇雒能否成為像過去后畬一樣的明珠呢?后畬的興衰史引發了我的思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旅游消費需求也進一步提高,旅游業已成為投資的熱點產業。為加快福建旅游產業發展的步伐,新區將建陽市區和部分鄉鎮同武夷山連成一片,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而崇雒就在此規劃之中,這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崇雒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游資源、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我們要加大旅游資源的深度挖掘和保護。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的陵墓“宋慈陵園”現已落成,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間的“如是寺”雖幾經磨難損毀,終在社會各界人士努力下修建完好。還有一個760萬立方米的山林水庫,庫區群山環抱,風景秀麗,水質優越,水庫所養的魚口感嫩滑,味道鮮美,是建陽人津津樂道的餐桌佳肴,該庫區有著如此優越的生態環境,不失為開發休閑娛樂旅游項目之地。后畬村還有“周敦頤文化”,后畬村周氏《愛蓮堂》古牌坊上所鐫刻著“理學淵源”四個大字,無不透露著后畬與理學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周敦頤十七世孫遷居后畬起,周敦頤的思想文化就像他的血脈一樣融入閩北這片土,在此延續、發揚光大,得以有“朱熹”這樣的理學圣賢。“周敦頤文化”是崇雒發展旅游業提升其品牌效應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要集眾之力、集眾之智,要深度挖掘、尋找和保護與之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歷史文化遺跡,修建紀念館,讓他的思想文化通過紀念館這個文化載體得以傳承、大放異彩。在后畬,還遺存大規模周氏后裔世代所建的古民居建筑,它們院院相通,仿如置身于迷宮中,若將其修復加以利用開發旅游業,實為良舉。 崇雒擁有如此多的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我們可以通過這些旅游資源的不斷優化,分階段地開發,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目前處在開發的初級階段,可選擇相對成熟的產品先試先行,以面向城市居民滿足其雙休度假需求為主。根據崇雒旅游資源現狀,可優先選擇:宋慈紀念園、水庫,如是寺作為試點,其景點可作為單獨的產品,也可串聯在一起供游客自由組合,這款產品開發成本低、周期短,可在短期內投入市場。宋慈紀念園、如是寺建設相對完善,只有水庫需要建設,以水庫現有的條件,可增設垂釣、泛舟、野營、燒烤等項目,需進行道路、景觀帶、釣魚臺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同時成立釣魚協會,舉辦釣魚大賽等活動,吸引更多的釣魚愛好者。 在前期產品投入運營的同時可進行下一階段新產品的部署,這階段主推農業旅業。崇雒素有“蓮果之鄉”的美稱,我們可以在景點沿途種上連片的荷花,同時在荷塘里養魚,不僅可以觀賞還可以增加游玩、采摘、加工、購買等環節,吸引游客,這樣既可以美化鄉村,又能增加農民收入。崇雒出產的“建陽桔柚”品質優良,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和好評,可選擇桔柚成熟季節開展果園采摘游,供游人采摘、品嘗、購買,還可增加休閑、游覽、燒烤、野營等項目,增強吸引力。崇雒距城區路程短、土地肥沃、可耕地面積大,很適合建立有機蔬菜基地。在龍井山景點,可沿途開設山澗棧道,建設亭臺,還可增加溯溪游,開辟路線開展登山、攀爬、越野等活動,增加吸引力。 根據后畬村的旅游資源的現狀,我們不僅局限于觀光旅游的開發,還可以將這些人文景觀與當地的自然風光、風土民情相結合,共同打造一個吃、住、娛一體的美麗鄉村。 □周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