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綠了青山 興了產業 富了林農 ——武夷山靠山吃山“新吃法”觀察 12日,當清晨的陽光穿透薄霧,灑在武夷山市吳屯鄉大際村連綿的山林間,52歲的村黨支部書記暨柏文就已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巡山。 在一處高地,他停下腳步,望著眼前這片愈發蔥郁的林海,不禁感慨:“過去挨家動員種樹,如今村民搶著上山?!彼囊痪湓?,道出了從“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的林權改革,到“林下經濟”富民的林業產業之變。 二十多年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農民真正成了山林的主人。山分到戶,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種什么、怎么種?如何靠山吃山,既能吃得飽,更能吃得好?這一切,曾考驗著和暨柏文一樣的廣大武夷山的林農。 如今,經過持續探索,武夷山已摸索出一條嶄新的林業綠色發展之路。 一株香榧樹,結出致富果 林改春風吹拂,大際村林農紛紛行動起來,開荒山、造林木,種毛竹、栽杉樹。山,漸漸綠了,但毛竹需三年成材,杉樹更要十年生長,周期長、收益慢。 武夷山隨即探索林下空間利用,將“林下套種香榧”納入林下經濟建設,引入科技特派員提供技術支持,引導林農走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發展路子。 “以前我種毛竹,每畝年收入大約2000元,現在種香榧,能到2萬元,效益是原先的十倍?!贝箅H村林農吳永良指著山,給記者算起了經濟賬。 記者走進竹榧混種林,只見香榧果掛滿枝頭,清香撲鼻。吳永良這位與山林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把式回憶,2009年遠嫁浙江的侄女送來一盒香榧堅果,他第一次見識這種果子?!耙唤镆?00元,我一下子心動了,就想著咱們這兒能不能種?” 咨詢林業局的科技特派員后,吳永良了解到香榧屬紅豆杉科,樹齡長達千年,被譽為“子孫樹”,武夷山也有這種樹種,但原生榧樹需幾十年才能結果。 吳永良毅然赴浙江考察。“浙江改良的品種六七年就能掛果,樹越老產量越高。”他回憶道,那次考察后,他果斷拉回一車香榧樹苗。 試種第二年即成功。香榧營養價值高,需求旺、價格穩。吳永良捏著一顆香榧說道:“當年,這一顆就能賣五毛錢?!币姷叫б娴拇迕駛兗娂娤敫M,但外地購苗成本高。于是,他決定自己育苗。 這背后,是科特派給他的底氣。多年來,武夷山市整合專家資源,組織科特派團隊支持吳永良開展香榧良種選育,破解產業瓶頸。 “香榧好吃樹難栽”,育苗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坝幸荒陿涿缃舆B爛根死亡,找不到原因,真是急死我了?!眳怯懒贾两裼洃洩q新。關鍵時刻,時任武夷山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站長、科技特派員陳德蘭前來查看,帶走小苗檢測,確診是擬鐮刀菌感染,并及時開出“藥方”,救回了苗株。 2019年,香榧良種培育成功?!拔覀儚奈湟纳健⒔óT、浦城等地的榧樹古群落采種育苗,再通過嫁接,最終培育出不僅適應福建省氣候,而且產量更高的香榧樹種?!毖哉Z間,吳永良十分自豪,“香榧是雌雄異株,靠風傳媒授粉。而我們成功培育出雌雄同株苗木,大大提高了林地和樹木的利用率。” 扶持林下經濟發展,不止于育種。早在2016年,武夷山就給予吳永良所在的香榧合作社20萬元林下經濟專項補助,并在品牌推廣和政策對接上提供“一對一”支持,助力其擴大種植規模,帶動周邊林農共同加入香榧種植,形成了“扶持一個點、帶動一個面”的良好示范效應。 目前,武夷山已建成香榧育苗基地100多畝,年出苗10萬株。打造百畝以上香榧示范基地16個,帶動周邊種植面積超一萬畝,參與農戶3000多戶,年產值高達億元。 “今年,我們開始香榧生產設施建設,今后可開發香榧油、香榧精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產業鏈?!闭劶拔磥?,吳永良眼中閃著光,信心十足,“我們要讓武夷香榧走出福建,走向全國!” 一座“森林生態銀行”,盤活萬重山 大際村是武夷山市一個典型的林業村,坐擁2萬余畝林地。然而,過去豐富的林業資源并未能完全轉化為村民的財富。特別是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青壯勞動力選擇外出務工,致使許多山林陷入缺乏管護、經營粗放的發展困境。 “人走山空,林地碎片化的問題越來越突出,整體經濟效益自然低下?!濒甙匚奶寡?,村里雖有像吳永良這樣堅持經營的林農,但上述情況在武夷山地區并非個例。 面對這一現實,武夷山市積極探索并推廣“森林生態銀行·四個一”模式,為林農增收和林業轉型推開了一扇共同富裕的新窗。 走進吳屯鄉森林生態銀行展示中心,一幅林下經濟產業分布圖清晰呈現:香榧、黃精、靈芝、養蜂、鐵皮石斛等多個種養基地錯落有致。長周期樹種與“短平快”經濟作物互補,“立體種植”讓各類藥材在林下茁壯生長——一條“以短養長、多元融合”的綠色發展路徑正越走越堅實。 去年4月,大際暨氏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森林生態銀行平臺成功流轉80畝閑置山林,引進企業林下靈芝種植技術。 武夷山元生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泰順分析道:“林下仿野生種植顯著提升靈芝品質,價格優于大棚栽培。” 暨柏文向記者介紹:“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我們出山林和人力,產品由公司統一收購,不愁銷路。林下種植無需占用農田,用茶梗茶枝替代段木,節約土地、降低成本,每畝收購均價達5000元。” “森林生態銀行”正改變傳統單戶經營模式,依托市場化經營,鼓勵企業通過流轉、租賃、合作等方式整合分散林權,吸引社會資本“進山入林”,構建“企業引領、合作社組織、農戶參與”新格局。 “我家有40畝林地,但在城里做生意,根本顧不上這些山?,F在全部交給‘森林生態銀行’統一經營,不僅省心,收益還比以前自己經營高出一大截?!贝箅H村村民暨安祥高興地表示。 如今,在武夷山,類似大際村這樣實現生態與經濟共贏的村莊不斷增多,林下黃精、靈芝、蜂蜜等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武夷山市林下經濟經營總面積已達179.46萬畝,實現總產值46.6億元(含森林康養)。 暨柏文自豪地說:“過去林農‘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如今通過生態銀行和林下經濟,綠水青山真正成了老百姓的‘幸??可健!保?/span>林李冰 楊小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