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是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的重要基礎性制度。12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我市依托193個環境管控單元,建立“綠色標尺”,進行差異化精準管控,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效率效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提升,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環境保障體系。 193個環境管控單元包含優先保護單元101個、重點管控單元82個、一般管控單元10個,每個單元均實現矢量數據精準落圖,明確準入要求、規范開發行為,形成全域覆蓋、精準科學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針對優先保護單元,重點排查違規開發行為;對重點管控單元內企業,強化污染物排放達標監管;借助衛星遙感、在線監測等科技手段,構建全天候、立體化的監測網絡,確保生態環境問題早發現、早處置。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如何指導實踐?我市成立由副市長牽頭的專項工作組,建立跨部門協同機制,僅2024年便對1177個重點項目開展預審聯審,精準叫停34個不符合管控要求的項目。“這種‘前置把關+動態監管’的模式,既守住了生態紅線,又為我們規避了投資風險。”南平工業園區雙碳產業園二期標物基地項目負責人說。 在優化空間開發格局方面,我市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科學指導各類開發建設活動,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在建設項目選址過程中,必須充分銜接項目涉及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明確項目管控單元與準入要求。2024年,全市環保審批事項達1505件,推動元力股份新能源硬碳項目等559個省市級重點項目落地。通過分區管控引導,企業加大環保投入,采用先進工藝降低排放,各地加快培育綠色食品、生物醫藥、文旅康養等生態友好型產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林奧 王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