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沁縣人,出身貧農家庭。幼年曾讀小學,自學中學課程。抗日戰爭爆發后即投身革命,1938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在山西老解放區,他歷任中共村支部書記,區委副書記、書記,縣委組織部長,農會主席。1949年隨軍南下,先后任中共邵武、政和縣委組織部長,水吉縣委副書記、書記。1956年9月水吉并入建陽縣后,先后擔任中共建陽縣委書記處第一記,中共南平地委農村工作部部長,地委常委等職。 志山作為建陽縣委主要領導,能知人善任,聯系群眾,把抓農業生產作為主要工作。他重點抓考亭和徐墩兩個點,試種雙季稻,改良水稻品種,采用合式秧田育秧,大搞農業技術改革。農業生產遇到問題,他主張下基層深入實際,現場辦公解決,多次在干部會議上提出克服坐辦室聽匯報的官僚主義作風。他對下屬和共事的工作人員及時指導工作方法。對干部要求較嚴,工作有布置,有檢查,抓兩頭帶中間,在干部群眾中有較高威信。 他家庭人口多,子女多在校讀書。妻子在60年代國家困難時期,響應政府壓縮精簡干部職工號召,帶頭辦退職手續。全家僅依靠他一人工資維持生活。因家庭經濟困難,他戒了煙。住房還是50年代公家的舊式木結構平房,全家住在一起,極為擁擠。 他晚年調到福建林學院任黨委副書記,抱病赴職,但他克制病痛,孜孜不倦地埋頭工作。能同書記團結黨委一班人,發揮集體領導作用,搞好學院教學改革工作。1978年1月病逝,終年59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