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子六,號岱峰,生活于明末清初。建陽崇化里(今書坊鄉)人,宋儒游酢后裔。少年時,父親去世,事母至孝。雖家境貧寒,不忘攻讀。曾到本鄉普覺寺拜師求學,手不釋卷,卓有成效。他同明末進士方以智、清初江南布政使法若真、徽州府通判林云銘等名流官宦交游甚密。 崇禎末年,政局動蕩,尚書熊明遇從江西南昌回建陽祖籍避難,游藝因有機會向熊學習天文知識。當時西方文化科學知識正輸入中國,游藝專心致志,刻苦鉆研,聽取師傳的中西科技成果,撰成通俗讀物《天經或問》一書,很有獨特見解,被收入《四庫全書》,并流傳日本,多次翻印發行。《四庫全書》總纂紀昀評述這部書:凡天地氣象、日月星辰之運行,月盈日蝕的道理,以及風云、雷電、雨露、霜霧、云霓的變化,都設有問答,明其所以然,條理清晰,通俗易懂;至于星占應驗之術,則摒棄不談。 游藝長于詩作,在普覺寺讀書時,寫《蒼霞吟》一詩,描繪家鄉蒼山壯麗景色,抒發自己青春抱負。他生平喜好詩律,經長期鉆研撰成《詩法入門》一書傳世。所著還有《歷象成書》、《奇門超接》、《萬法歸宗》等書。明禮部尚書黃道周對游藝潛隱著述的志向,十分贊賞,在普覺禪寺題“此中世外”匾額。清順治初年,三藩之一的耿精忠駐閩,欽慕游藝才華,再三派人聘他入仕,游藝都借口母喪未葬而推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