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南平市分行申請的4900萬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獲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這是福建省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國企收購存量已建成未銷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獲批的首筆再貸款,為全省同類項目落地提供了關鍵示范,將釋放積極的社會效應。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供給,推動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去庫存,中國人民銀行設立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激勵貸款銀行發放保障性住房收購貸款或住房租賃團體購房貸款,支持地方國有企業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配售或租賃,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作為大型國有房地產企業,中國武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南平公司成為福建省首個享此政策紅利的企業。該公司在閩北地區布局有5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受房地產行業下行影響,其開發的南平武夷名仕園項目仍有大量商品房待售。在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落地后,延平區產投集團迅速運用該政策資金,一次性向該項目收購415套公寓房,全部作為保障性住房。 “這項政策不僅好,出臺節點也非常及時。”南平武夷名仕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朱昕鵬表示,該政策既幫助房企加快商品房銷售、減輕經營壓力,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后續開發的信心。據其介紹,此次415套公寓房被收購后,武夷名仕園項目銷售率已超90%,基本接近清盤。目前收購的公寓房已完成網簽備案,后續將按協議約定按時、保質完成交房。 延平區產投集團副總經理梁斌從成本角度向記者解讀了政策優勢。梁斌表示,金融機構用保障性住房再貸款資金發放的貸款,利率較商業性貸款有1%左右的優惠,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為收購主體節約融資費用超120萬元,有效減輕財務負擔,提升企業運營能力。這種差異化利率設置,也為收購主體提供了更強的市場化激勵。 從長遠來看,通過收購已建成未銷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不僅能促進房產資源合理配置,更好滿足工薪收入群體、新市民新青年、新進人才等群體的住房需求,還能有效加快房地產庫存去化;同時,政策將收儲對象明確為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也將反向推動房企加快項目竣工節奏。 記者了解到,自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政策出臺以來,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主動加強與南平市住建局等部門的溝通協作,通過密集政策宣導,引導金融機構靠前服務、主動對接,全力支持地方指定國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截至目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南平市分行已向邵武市、延平區2家符合條件的地方政府指定保障性住房收購主體授信2.09億元,累計投放收購貸款1.1億元,這些資金將支撐兩地收購主體完成850套、總面積5.28萬平方米的已建成未銷售商品住房收購,并全部用于配租型保障性住房。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是提升公共服務、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民心工程。”南平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四級調研員馮立新告訴記者,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既能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供給,又能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市場穩定。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市住建局加快推動收購項目落實,目前已完成收購主體選定、收購管理辦法制定、價格評估、收購商洽等工作,并配套出臺資金監管和租賃管理辦法,為政策落地提供全流程保障。 此次全省首筆保障性住房再貸款在南平成功落地,是地方政府、人民銀行、金融機構、指定收購國企多方協同發力的結果,將為省內其他地(市)推進存量商品房收購用作保障性住房提供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進一步放大政策示范帶動效應。 中國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副行長黃志健表示,下階段,人民銀行南平市分行將積極向地方政府宣導關于拓寬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使用范圍相關政策,推動金融機構與地方政府、收購主體對接。引導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并緊扣南平房地產市場發展實際,開展房地產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豐富保障性住房建設信貸供給,提升保障性住房再貸款撬動資金能力。同時,努力發揮貨幣政策工具在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中的積極作用,助力南平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許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