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亭:從朱子集大成到文明間對話 在遍布華夏大地、象征儒學道統的無數孔廟建筑中,有這樣一套完備的儒家傳承譜系:正中的孔子像前,“四配”復圣顏回、宗圣曾參、述圣子思、亞圣孟軻肅立兩旁,“十二哲”依次列坐東西兩廡,時間跨度穿越千年。令人驚嘆的是:朱熹作為其中唯一一位南方人,與其他人均相隔著千余年光陰,卻也能入列且常被與孔、孟相提并論,被后世尊稱為“朱子”。 若問朱子之學成于何處,答案便藏在福建南平的考亭書院。此處雖名為“亭”,實非尋常觀景之亭,而是一座承載千年文脈的精神圣殿。 考亭書院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考亭村,是南宋理學家朱熹晚年講學之地。吳大灼 攝 考亭在哪里? 建陽,是南平行政中心所在地。建者,八閩之濫觴;陽也,天地之正氣。山水盡枕武夷鐘靈,人文獨煥福建淵藪,著名的考亭書院便坐落在這里。 書院前,麻陽溪華麗轉身,并入崇陽溪后逶迤南向奔赴建溪,最終匯進浩浩閩江東流入海。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千年風雅弦歌未絕,麻陽溪的流向與印跡,恰似朱子一生的絕妙隱喻。 武夷精舍航拍圖。于雅文 攝 這里有著如溪水般清澈的青蔥之年。生于尤溪、遷居建州的少年朱子啟蒙于建甌,在環溪精舍初識圣賢之道。青年時他負笈遠游,足跡遍及潭州、臨安,問道延平、福州,后來他在《寄題九日山廓然亭》中所寫的“昨游九日山,散發巖上石。仰看天宇近,俯嘆塵境窄”,便是早年縱情山水、探求真理的回憶再現。 這里有著如江河般篤定的求知之路。中年后,朱子聚徒講學,開創武夷精舍,在九曲溪畔構筑理學殿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他彼時治學心境的真實寫照。 這里還有如大海般遼闊的豁達之境。紹熙三年(1192年),已過花甲的朱子選擇定居建陽考亭,在此創建“竹林精舍”,后詔為“考亭書院”,形成了學術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考亭學派”。在這里,他完成了《四書章句集注》的最終修訂,培養了蔡元定、黃榦、陳淳等一大批學者,探索出“理一分殊”的哲學建構,使儒學煥發新的生機。當“黨禁”風波撲面而來,他亦始終抱守初心,不改其志。“昨夜扁舟雨一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卷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晚年的朱子水口行舟,人生風雨已在身后,考亭即是他精神的歸宿。 考亭是什么? 考亭是什么亭? 它是武夷山麓的一座實體建筑,也是中華文明的精神地標;是朱子思想的孕育之所,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中國與世界的精神橋梁。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如今,考亭學派的影響仍綿延不絕。在這里,朱子的學術理念與“格物致知”的求真精神、“知行合一”的實踐品格以及“民胞物與”的家國情懷互融共生,并為后來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契合預留了諸多“接口”。 武夷山市五夫鎮朱子雕像。朱燕濤 攝 那么,考亭到底是什么? 是創新創造的源頭活水。朱子在這里完成了理學的重塑,他融匯儒釋道三家精華,博采眾長,構建起以理為本的新儒學體系。這種開放包容、與時俱進的學術品格,使理學始終保持著蓬勃生機,恰似活水長流,滋養著中華文明的根系。 是潤物無聲的文化氣息。畢生致力于整理和傳播儒家文明的朱子,曾修撰《家禮》,禮儀深入日常生活;用儒家倫理打造基層禮俗生活世界,凝聚精神價值認同,展現了朱子理學的獨特魅力。 是經世致用的教育理念。“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在教書育人、培根鑄魂上,朱子善于洞察規律,因勢利導。他制定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常被視作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校訓;他主張的知行論,為后世理解實踐論提供了重要背景。在朱子的影響下,其門下無數的后學弟子,匯成中華文明璀璨的星空。 是惜時如金的治學精神。朱子晚年孜孜不倦講學著述,“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的諄諄教誨,至今仍在考亭上空回響。特別是臨終前,受足疾和失明等多重困擾的朱子,卻以更飽滿的精力要完成計劃的著作。這種只爭朝夕的治學態度,在今天仍令我們肅然起敬。 考亭有什么? 朱子學不僅是福建的,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早在宋明時期,朱子學就傳播至朝鮮、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深刻影響了儒家文化圈。今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朱子文化仍以其重要的時代價值,為解答世界之問貢獻著中國方案和閩人智慧。 位于建陽莒口鎮馬伏村的寒泉精舍,是朱子創辦的第一所書院,也是其母祝夫人安葬之地。現寒泉精舍文化園,在原遺址基礎上精準還原了宋代建筑風貌。福建日報記者 施辰靜 攝 全球發展倡議提倡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等要素。“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朱子留下的許多著述,關注著民生萬千,記錄著百姓冷暖。他不僅是一位哲學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厚民本情懷的思想家,始終懷揣著“民為邦本”的理念一路前行。 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朱子在《垂拱奏札》《朱子語類》等多部著作中,“寧過于予民,不可過于取民”等觀點,均有對天下安定的長遠思考。這些思考如今仍在為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提供著啟示。 全球文明倡議尊重文明多樣性,倡導不同文明間交流互鑒。朱子“理一分殊”的哲學觀,既承認普遍原理,又尊重特殊性與多樣性,為文明對話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全球治理倡議強調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等一系列全球治理觀。朱子在《大學》注疏中寫道:“君子必當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間各得分愿,則上下四旁均齊方正,而天下平矣。”這種倡導推己及人、平等相待的交往倫理,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價值指引。 今年10月18日,即將在南平開幕的朱子學與全球文明對話大會(第四屆考亭論壇),在前三屆考亭論壇基礎上,進一步發揚朱子文化時代價值,促進全球文明互鑒共生。作為本次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4個平行分論壇和1場圓桌沙龍將分別圍繞“第二個結合”與朱子學的創新發展、全球文明倡議下的朱子文化國際傳播、兩岸朱子學與中華文化、文明交流互鑒與朱子學青年對話、新媒體時代的朱子文化普及與傳播等主題,闡釋朱子學鮮活的時代價值,拓展朱子文化傳承發展的平臺,并進一步擴大朱子文化在海內外的影響。 一入閩鄉向考亭,理一分殊天下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考亭書院靜靜矗立,向世界訴說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與開放包容,也期待全球文明在對話中共創美好未來。 福建日報社全媒體傳播中心出品 作者:閔槳 編輯:徐宇琦 審核:嚴順龍、鄭麗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