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海灣成功大橋防船碰撞主動預警系統。泉州海事局供圖 東南網9月18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 通訊員 黃一經) 日前,福建省首個跨海橋梁主動防碰撞系統——“安海灣成功大橋防船碰撞主動預警系統”正式接入泉州海事局水上交通管理中心監控體系開展試運行。自此,成功大橋在擁有橋梁防撞墩、橋涵標識等“金鐘罩”護體的基礎上,又迎來了一名全天候執勤守護的“AI哨兵”,實現橋梁安全從“被動防撞”向“智護預警”的全新升級。 據悉,該系統通過雷達掃測、全景攝像機凝視、AIS身份識別、氣象信息采集等“四源一體”感知體系,實現橋區水域船舶快速鎖定,現場環境全天候360°無死角監控,異常事件全程錄像,水文氣象等通航要素信息實時更新。 同時,通過AI三級預警機制科學建模計算,秒級完成船舶超高、超速、偏航等通航異常情況研判,采用“語音+文字+聲光”三通道同步推送至船舶駕駛臺、橋梁值班室及海事VTS中心值班臺,實現“船—岸—中心”三方協同、閉環處置。 此外,通過一鍵生成日/周/月多粒度報表,橋區通航船舶流量、類型、異常預警等信息圖表化呈現,為海事船舶交通組織、海上綜合執法、橋梁運維等提供可量化、可追溯、可預測的決策支撐。 泉州共有4座跨海橋梁,最大可通航萬噸巨輪,船舶碰撞橋梁潛在風險較為突出。在政企協作下,該市在橋梁水上安全方面拿下3項全省第一,除泉州成功大橋上線福建首套跨海橋梁主動防碰撞系統外,該市還率先出臺省內首個“海上橋梁防碰撞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以建立“共享互通、協同聯動與應急處置”三大運行機制,實現橋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系統性管控,靠前遏制水上船舶碰撞橋梁安全風險;建立省內首個“政企共護”的橋梁通航安全體系,以海量通航安全數據反哺科學研判處置,為全市乃至全省輸出可復制的“成功”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