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仔戲《騎手》劇照 (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供圖) 東南網9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13日起,由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創作演出的歌仔戲《騎手》在廈門閩南戲曲藝術中心小劇場展開連續7場的首輪演出。作為我省戲曲舞臺上首部聚焦外賣配送員的作品,該劇已入選2025年度福建省舞臺藝術精品工程等多個重要項目。 主創團隊表示,希望以藝術之力呼吁社會關注騎手群體,讓更多勞動者“被看見、被尊重”。 當下,配送騎手是新就業群體中最為人們熟悉的一個群體,他們像“流動的毛細血管”,擔負著“最后一公里”的期待。然而,平臺算法時限與配送現實的矛盾,常讓騎手一旦超時就得面對退單、差評甚至封號的風險。曾三獲曹禺劇本獎的劇作家曾學文,為騎手群體的生存狀態所觸動,希望借作品呼喚公眾給予勞動者更多的溫情與尊重。 劇中,騎手春寧送餐時遇到形形色色的客人,有不滿超時而退單的女孩,有拿錯外賣引發食物過敏的患阿爾茲海默病的阿婆,還有懷疑母親玉鐲被竊的男子等等。春寧送阿婆就醫并為其換衣,善行卻引來誤會。這些糾葛,將騎手的喜怒哀樂真切地展現在觀眾眼前。 據介紹,《騎手》是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探索傳統戲曲當代表達的又一次深化與實踐。該劇導演陳勝超說,希望以人之常情觸動觀眾心靈,為此,需要繼承、化用并突破傳統藝術程式。導演“以箱代車”的設計,與傳統戲曲中“一根馬鞭代表騎馬”的手法相似,讓舞臺上的騎手既貼近生活又有戲曲藝術魅力。 在音樂與唱腔方面,該劇也力求實現守正創新。音樂設計江松明在重視歌仔戲本體的同時,根據題材需要加入當代打擊樂,凸顯騎手的奔波狀態與現代都市的特點;在唱腔上,賦予傳統曲調以現代感,讓觀眾覺得音樂“既充滿歌仔戲韻味又富有現代氣息”。 《騎手》會聚了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的眾多優秀演員。其中,文華表演獎獲得者鄭惠兵飾演騎手春寧,他每日投入10多個小時練功排練,在高強度練習中揣摩角色心理與行為,實現與角色的高度融合。“文華”“梅花”雙獎獲得者蘇燕蓉一改以往柔美的小旦和苦情的青衣形象,扮演性格外放的女騎手秀萍,將嫻熟的表演技藝融入自然演繹,塑造出全新的歌仔戲舞臺女性形象。 《騎手》出品人、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主任莊海蓉在接受采訪時說,文藝作品的創作導向應以人民為中心,而聚焦普通人、書寫新時代百姓生活、表現人民精氣神,是廈歌始終努力的方向。當前,廈門市正“聚焦民生實事,推進快遞員的權益保障”,《騎手》的上演恰逢其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