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里,麻陽溪畔的建陽區麻沙鎮杜潭村風景如畫,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享受山野之樂。看著溪邊嬉戲的孩子們,“溪客”民宿老板陳美感慨,“可以說,麻陽溪是陪著我長大的。如今,這條溪也將陪伴更多孩子成長。” 民宿里,來自福州的游客劉女士與好友圍坐茶桌前,品著香茗。“來杜潭,就好像給自己心靈放假。”劉女士說,“我們都比較喜歡安靜的環境,來杜潭不為旅游,而是來療養,有種‘歸園田居’的感覺。” 陳美一邊熱情地為客人泡茶,一邊向記者介紹:“在我們這,自由度很高,院子里種的瓜果蔬菜,大家可以采摘,廚房、KTV、棋牌室、泡茶室都為大家敞開,只為游客能徹底放松身心。” 陳美修建民宿草坪 說起開民宿的初衷,陳美表示,作為土生土長的杜潭人,她一直都有著濃厚家鄉情結:“16歲起我就離開家鄉,兒時的鄉村生活讓我念念不忘。2023年‘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發現杜潭的變化很大,昔日廢棄的房屋土地變成了一個個展示館、觀賞園,家門前清澈見底的溪流成了孩童的游樂園,村里的新房也在增多,這讓我回鄉的想法更加濃烈。” 恰逢杜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國華正在聯系在外人才,積極宣傳家鄉變化,吸引在外優秀人才歸鄉投資創業。 陳美從曾國華口中了解到,麻沙鎮是“環帶”上的重點村鎮,杜潭緊抓“環帶”建設機遇,主動融入“大武夷文化旅游圈”,依托麻陽溪優質水資源優勢,加強生態保護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家鄉的自然資源具有開發潛力,鄉村旅游的發展前景廣闊,這些深深吸引了陳美。 “我想把我家老宅做成民宿。”“有沒有興趣回鄉創業?”陳美和曾國華幾乎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說干就干,杜潭村的第一家民宿在小小的茶桌上“初具雛形”,陳美開啟了與杜潭的“雙向奔赴”。 對陳美而言,杜潭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建公園、辦活動、引人流是“天時”;自家有閑置的房屋,大大節省了流轉土地的費用和時間,這是“地利”;南平市發起的“回家鄉來、助鄉村興”號召,加上鎮、村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則是“人和”。有此良機,“為家鄉出份力”便水到渠成。 陳美前后投資200多萬元,將自家占地約1000平方米的老宅進行改造,推翻土墻建起矮圍墻,前后院重新修整,種上花草瓜果,空地整平作為停車場。2024年5月1日,紅瓦青墻的“溪客”民宿在田野山水的“環抱”中正式開業。 “溪客”民宿被田野山水“環抱” 在裝修期間,陳美也沒閑著,跨界經營民宿的她開始積極考察精品民宿經營模式,開展民宿規范化服務學習,注重細節打造和精致提升,在民宿中融入本地生態和人文體系。 “我本身從事金融行業,在很多同齡人的身上看到他們都有著難以釋放的壓力,‘逃離’城市,得到片刻喘息,是他們共同的需求。”陳美致力于將民宿打造成職場人的“烏托邦”,讓他們這里可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無限好風光。 “在這里,他們是‘溪客’,也是‘稀客’,我們更應該‘惜客’!”陳美道出“溪客”背后的含義,這更是她經營民宿的核心服務理念。 陳美整理民宿房間 此外,從民宿的基礎建設,到建成后的保潔、前臺,陳美都選擇了招聘杜潭本村人。“他們住在這里多年,對杜潭很了解,是‘家鄉推薦官’的最佳人選!讓他們向客人介紹杜潭的美食、山水風光、風土人情,太合適不過了。”陳美還積極向客人推薦村里的小酒館、農家樂,帶他們品嘗地道的本地美食,帶動了不少村民增收致富。據了解,“溪客”民宿開業一年多,周末和假日幾乎都是滿客狀態。 近年來,麻沙鎮黨委以鄉情鄉愁喚回“歸鄉人”,以本土培養激活“原鄉人”,以資源優勢吸引“新鄉人”,有效拉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杜潭村深入摸排在外優秀人才,安排掛村領導、村兩委、黨員等“多對一”掛鉤聯系人才,常態化開展走訪對接、跟蹤服務,積極宣傳家鄉變化,及時將各項惠企政策,優質資源、產業項目等信息傳達,提高他們對家鄉認同感、歸屬感。(陳穎 張怡雯/文 張行健/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