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桔柚,是建陽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初嘗建陽桔柚,果肉甫一入口,果汁的清甜便被一縷清冽香氣輕輕托起,通透且富有層次。鮮爽香甜的立體感官體驗,恰似故鄉和煦的陽光、清潤的風和甘冽的泉,齊齊擊中味蕾,讓滋味涌上舌尖,鄉愁涌入心田…… 鮮:芽變打開“桔”面 建陽桔柚肉質細嫩、多汁化渣、清甜爽口,兼有桔與柚的風味,其果實維生素C含量為37.84mg/100g,富含天然多糖和有機酸,深受市場喜愛。 20世紀80年代初,時任建陽良種場場長的謝福鑫赴日研修,1984年,學成回國的他從日本帶回270余株果苗,其中,就有甜春桔柚接穗。 嫁接定植、水肥管理、潛心撫育……至1990年,農業科技人員在單株鑒定時發現其中一株在果實和葉形上有變異性狀,通過綜合觀察,確認為甜春桔柚芽變。這以后,科技人員開始對其遺傳穩定性進行測定,經過十余年悉心研究,通過優質高產栽培等技術措施,解決豐產性問題。 2003年,建陽桔柚這一具有當地特色的雜柑類新品種,正式通過了福建省非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 2009年,建陽桔柚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12年,建陽桔柚獲得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2017年,建陽桔柚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 …… 細數建陽桔柚一系列的“燙金”榮譽,鮮有人知道它的發展也曾走過一段低谷。 1992年,通過高位嫁接的方式,建陽仁山桔柚生態果園負責人張水生在自家果園中試種桔柚,成為當地第一批種植桔柚的果農之一。“那時候市場上蜜桔還是幾毛錢一斤,桔柚則可以賣到3元一斤。” 但勇于“嘗鮮”的張水生沒高興太久。 “當時桔柚種植推廣開來,但大家種植技術落后,管理又跟不上,桔柚品質沒有辦法保障,次果充斥市場,價格也走向低迷。”張水生說。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我國經濟發展從長期短缺轉為相對過剩,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伴隨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變化,閩北傳統農業也面臨一些發展困局。 “采摘季要是遇上雨水多,桔柚就不甜了。”有著多年的柑橘種植經驗的張水生也曾嘗試過改進種植技術,但仍是徒勞,“當時努力了很久,但果品差距不大,說白了還是要靠天吃飯?!?/span> 更令張水生沒有想到的是,1999年的那場極端凍害,給了他當頭一棒——桔柚果樹大多凍死、凍傷,多年積攢的“家底”幾乎毀于一旦?!爱敃r被迫砍樹、改種,幾番折騰,好幾年沒緩過勁來?!背林氐膿p失,讓張水生痛心不已。 受凍害、市場低迷的雙重影響,建陽桔柚產業開始進入低谷。農業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要把科技興農作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含量,以此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發展現代化農業。 為了破解農業粗放發展帶來的困境,1999年初,南平從市、縣、鄉三級農、林、科技部門抽調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員,奔赴215個行政村,科技進村拉開了振興閩北的序幕。 甜:科技提供“蜜”鑰 科技的“春風”吹進了閩北的山丘和沃野,也吹散了張水生心底的陰霾。 “仁山村氣候濕冷,可以說是‘冷谷’,果木栽培的關鍵在于合理保溫?!蹦掀绞修r科所研究員、科技特派員應薛養仍記得自己當年派駐仁山村進行科技服務時,為仁山桔柚產業發展開出的良方,“要給桔柚果園蓋上大棚?!?/span> 合理建設大棚通風系統,科學規劃大棚尺寸、間隔,創新棚內微噴灌系統……在應薛養的科學引導下,張水生在果園里建起了20畝桔柚大棚。 “有了大棚,果農就可以更好地控溫、控濕,抵御極端天氣,減輕凍害、病蟲害的發生?!睉︷B介紹,在大棚建設與科學管理的共同“加持”下,仁山果園棚內果樹抗住了多次凍害天氣,優勢逐漸凸顯,“經過不斷的技術優化,棚內果樹坐果率相比棚外果樹提高了30%,果實可以做到完熟采摘,口感好、品質佳?!?/span> 建設高標準智能溫控大棚只是第一步,建設智能水肥一體化、運用綠肥輕簡栽培利用技術、打造物聯網管理平臺……在科技的助力下,種植管理更加精準、節能、高效,建陽桔柚的口感更甜、化渣性更好、品質更高,現如今,仁山果園的桔柚種植面積已發展至420畝,年產量達到500噸。 在崇雒鄉上洋村的桔柚山上,科技同樣為豐收提供“蜜”鑰。 南平安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建設的安然生態農場是建陽區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也是建陽桔柚科技小院的依托單位。 秋日,走進安然生態農場,桔柚果樹錯落有致,枝頭綴著還未成熟的桔柚果。公司負責人安照玲與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副教授、省現代水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潘騰飛穿梭于桔柚樹下,認真采集數據。 “我們農場以種植建陽桔柚、品種桃為主,其中建陽桔柚種植了130畝。近年來,我們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福建農林大學、武夷學院等科研院校開展合作,組建科技特派員團隊,開展‘建陽桔柚產業化技術體系建設’‘建陽桔柚雜交育種與品質改良’等研究。”安照玲說。 “這些年來,科研團隊圍繞相關課題開展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卑舱樟峤榻B,團隊先后推進果園標準化建設,實施寬行窄株種植模式,讓運輸車輛可以開到每一株桔柚樹下;推廣無人機飛防技術,建立飛防植保參數指標,極大提升桔柚病蟲害生態防控效率;開展桔柚老果園樹形基礎改造及種植技術改良,提升桔柚產量與品質…… “近來,我們團隊開發了一套覆膜限根栽培技術,并在建陽桔柚產區示范應用?!弊鳛榻坭挚萍夹≡旱呢熑螌<抑?,潘騰飛介紹,該技術應用后,進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水肥利用率,保護土壤健康,提高果實品質,助力桔柚的優質高效生產。 如今,安然生態農場的桔柚產量逐年提升,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此外,安然生態農場還持續帶動推廣建陽桔柚生產基地達300多畝,桔柚種植技術掛點服務面積超2000畝。 與科技“牽手”,桔柚產業發展打開了新“桔”面。截至目前,建陽擁有全國基層農技推廣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1個、省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1個、建陽桔柚科技小院1個,建陽桔柚標準化示范基地2萬畝、良種覆蓋率達90%、標準化技術覆蓋面達100%。全區桔柚種植面積達3萬畝,其中已投產面積2.4萬畝,年產桔柚4.8萬噸,年產值約2.88億元。 香:共富“柚”傳芬芳 “人要涂防曬霜,桔柚也要涂‘防曬霜’哦!” “桔柚的果子不是掛得越多越好,要注重葉果比的均衡?!?/span> “健壯的秋梢,關系來年的掛果,要如何正確地放秋梢呢?我來分享給大家?!?/span> …… 今年6月,張水生成為一名知識分享型網絡主播,在“百家講農”的賬號里為大家講解桔柚種植知識。 “我們果園的發展受益于科技特派員制度,如今我成為了一名鄉土科特派,也要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種植技術?!睆埶f,希望通過自己的示范帶動,讓更多桔柚種植戶實現共富。 “年輕人的思維總是更活躍些?!睆埶寡裕臄z短視頻,分享桔柚知識是女兒張慧芳的主意。 張慧芳從天津商業大學畢業后一直在廈門工作,2022年底,張慧芳回到家鄉,開始接觸桔柚種植工作?!斑@些年我也陸續學了不少桔柚種植的基礎知識,還學了土壤學、植物學等,但農業的東西總歸要靠實踐,不能停留在理論層面?!睆埢鄯几嬖V記者,回鄉后,她跟著父親上山進棚,學習桔柚種植技術,同時,也將自己掌握的現代企業管理經驗融入果園,科學建立果園分區,制定果園日常管理操作規范,提升了果園的管理效率。 “我們領著村民干,帶著村民賺?!睆埶概硎?,“這種付出是快樂的、有成就感的?!?/span> “多虧了張總,手把手教我們技術,去年我家的幾百棵桔柚收成了,賣了10多萬元?!卑部诖宓慕坭址N植戶楊清感慨,“之前根本不懂什么技術,桔柚種下去就不會管,年底收成只賣了幾千元,一年下來幾乎白干!”從數千元到10余萬元的產值躍升,楊清說:“桔柚香甜,日子也更甜了?!?/span> 不只是楊清,在仁山果園的示范引領下,當地148戶貧困戶先后成功脫貧,300余名農戶成長為新型職業果農。 “我們拍攝短視頻,傳授技術經驗,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家少走彎路、少掉坑,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升建陽桔柚的知名度?!睆埢鄯颊f。 “酒香也怕巷子深,桔柚產業發展,除了要提高產品品質,品牌建設也是關鍵。”建陽區農業農村局經作站站長方旭介紹,建陽區大力宣傳設施農業溫室大棚財政補助項目政策,積極推廣大棚種植技術,推動桔柚品質提升,并積極對接“潭陽大集”、果品展銷會等活動,助力建陽桔柚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2018年,中國南平‘武夷品牌’建設發布會上,建陽桔柚成為首批入選‘武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的產品之一?!狈叫窠榻B,去年,建陽桔柚又被授權使用“福農優品”品牌標識,品牌建設的成效,讓建陽桔柚占據了市場優勢。 “今年以來,我區運用聯農帶農機制,大力實施主導產業、優勢產業、潛力產業、鄉愁產業培育工程,結合‘嘉禾之鄉’美譽,推出‘七彩嘉禾’黨建富民強村品牌,持續做優做強做活‘土特產’文章,建陽桔柚正是其中之一。”方旭透露,近期,建陽區農業農村局正在積極申報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進一步鼓勵全域桔柚果園開展綠色、有機認證。 記者手記 行走在果園中,沉甸甸的果實已綴滿枝頭,豐收的期盼寫在果農臉上。 經過多年培育,建陽桔柚已形成相當規模,成為當地富民強村的土特產之一,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果”。采訪中,不少果農告訴記者,種植桔柚讓他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從零星種植到規?;l展,從本地銷售到走向更廣闊市場,建陽桔柚產業確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但同時,也有一些隱憂。記者發現,當前建陽桔柚產業仍存在以鮮果銷售為主,深加工不足;品牌影響力有限,溢價能力不強;種植標準不一,品質穩定性有待提高;銷售渠道相對傳統,對接新市場能力不足等問題。 面向未來,建陽桔柚產業需尋求新突破。首要任務是要提升品質一致性,在深化科特派服務的同時,可以通過推廣標準化溫室大棚建設、制定桔柚種植技術行業標準等,努力推動從“產好果”到“一直產好果”的轉變。同時要因地制宜,適當加強深加工研發,引進桔柚深加工企業,延伸桔柚產業鏈條,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品牌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目前“建陽桔柚”地理標志已獲認可,但品牌塑造宣傳不足,應當進一步深挖品牌內涵,構建更完善的品牌體系,提升品牌知名度。銷售渠道拓展同樣緊迫。面對廣闊市場,目前,當地仍缺乏有影響力的桔柚綜合交易平臺,應該積極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現代營銷體系,打通產銷“最后一公里”。 要種好桔柚,更要做強產業。當地方特產成為富民產業,才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這條路或許漫長,但踏實地邁出每一步,都將讓建陽桔柚的清香飄得更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