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0日,建陽區發展改革和科技局開展“夜話經濟”活動,邀請區工信和商務局、住建局、交通運輸局等相關區直部門,共同聚焦當前經濟發展中的熱點與難點問題,深度交流探討,為全市“十五五”規劃編制貢獻智慧。 活動首先介紹了“十五五”規劃總體情況和基本思路。隨后,大家立足建陽實際,聚焦加快打造綠色產業發展的高地、加快打造新時代山區深化改革的先鋒、加快打造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對臺合作的品牌、加快打造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樣板、加快打造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標桿、加快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典范等議題,圍繞未來五年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展開熱烈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區自然資源局 構建“規劃引領+分類開發”機制,精準盤活低效用地,在“十五五”國土空間規劃中劃定低效用地重點片區(如城區老舊工業區、鄉鎮閑置集體建設用地、廢棄礦山用地等),明確“產業升級類、生態文旅類、鄉村振興類”開發方向。針對不同類型低效用地制定配套措施,差異化開發政策,工業低效用地鼓勵“零增地”技改,農村集體低效用地推廣“點狀供地”模式。創新“政策激勵+要素保障”工具,探索彈性供地模式,允許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通過作價入股、聯營等方式參與再開發,保障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收益。 區林業局 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推廣森林“三改”措施,大力培育針闊混交林、復層異齡林、多功能景觀林,增加森林面積、提升森林質量,將沿路、沿江、環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防災減災、美化環境等多功能的綠色屏障。 區交通運輸局 當前我區城市環線尚未形成,過境交通方式選擇有限,建議利用新增國道G638形成南北縱向快速通道,拉開建陽城市框架,打通新的南北向城市主通道,減輕城市交通壓力的同時實現城區與兩徐工業區的交通便捷線,利用調整省道S302形成東西橫向快速繞城,有效避開原路線過城區問題,降低城區交通壓力。同時,農村公路網規劃是解決路線“戶口”的關鍵舉措,建議以新一輪路網規劃為抓手,積極推進新一輪路網質量提升行動,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將有需求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列入整治項目中調整解決涉及的永農問題,確保規劃項目可實施可落地。 區城管執法局 為加快打造綠色產業發展高地,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建議在“十五五”期間重點培育1家市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龍頭企業,著力構建“建筑垃圾回收-資源化處理-綠色建材生產-市場推廣應用”的全鏈條發展模式,做好產業鏈延伸,打造成南平市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新增長點。同時,強化政策機制保障,包括:制定應用標準,市級層面出臺推廣使用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的政策標準,明確在市政工程、政府投資項目中應用的比例和要求;加大激勵力度,設立專項補貼或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提升再生產品市場競爭力;鼓勵社會參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培育并壯大本地綠色建材產業,形成良性循環。 區農業農村局 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完善“一規劃一導則”,持續打造一批城鄉融合示范項目,依托建陽農業品牌,構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體系。深化“工農互促”,發展紅糖、茶葉等農產品精深加工,融合電商發展,形成“產加銷”全鏈條。 區水利局 以“水”為脈,統籌安全、生態、文化、經濟多維目標,將水利建設深度融入南平市綠色高質量發展大局。通過構建安全可靠的水保障體系、健康優美的水生態系統、特色鮮明的水文化經濟,讓水利成為鄉村振興的“穩定器”、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生態文旅產業的“催化劑”。 區教育局 建議加快新建建陽一中、建陽二中、麻沙中學等高中部教學樓,解決我區高中學位緊缺問題。 區衛健局 推動區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滿足群眾基本醫療的需要,建議武夷新區總院建成后,南平市二院整體合并至武夷新區總院,將南平二院院區劃歸建陽,將建陽中醫院搬遷至南平二院院區。拓寬渠道,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常態化開展多元招聘,強化本土人才培養,推進定向醫學生培養計劃、構建在職學歷提升體系;聚焦能力,提升人才專業素養,力爭建陽區醫療人才隊伍在規模、結構、素質和能力上實現顯著躍升,為區域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區發科局數字發展中心 數字經濟作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正推動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業態加速崛起。為把握發展機遇,建議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全市統籌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與邊緣算力建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夯實新業態算力基座;重點培育以5G/6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為核心的“數字底座”,強化要素保障,推動其與醫衛、低空經濟等優勢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示范項目,形成集群效應;強化人才引育與創新生態,加大高層次及急需人才引進,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為數字經濟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