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平市建陽區深化文化特派員工作機制暨第二批文化特派員出征動員會召開,31名文化特派員和4個文化特派員團隊獲頒聘書,正式“持證上崗”。他們將深入轄區45個村(社區),通過“1+1+N”工作機制,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 建陽區作為閩北文化重鎮,歷史悠久,文脈綿長。2023年以來,該區借鑒科技特派員制度成功經驗,創新推出文化特派員機制。首批12名特派員深入基層,累計開展文化服務活動300余場,惠及群眾5萬余人次。 在總結首批特派員工作的基礎上,建陽區出臺《深化拓展文化特派員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創新建立“1+1+N”工作機制,即文化特派員重點指導1個行政村,結對1家基層文化陣地,開展N項文化任務。 根據《深化拓展文化特派員工作機制實施方案》,文化特派員與原工作崗位不脫產,服務周期為兩年,每年需駐村(社區)60天左右,每月至少赴基層指導服務1次。通過“雙向選擇、供需匹配”原則,建陽區委宣傳部深入摸排鄉村需求,確定了第二批文化特派員結對名單。 “未來兩年,我將在焦源村與松柏村開展電商運營和直播帶貨技能培訓,重點面向社區留守婦女、返鄉青年等群體,發掘培育一批能講好本地故事的‘鄉村主播’和‘新農人’。”新任文化特派員代表許少峰在會上表態。 “這是一次雙向賦能。”建陽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特派員是打通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橋梁,建陽將充分發揮文化特派員作用,為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貢獻。”(姜法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