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浪翻涌,稻香盈野。8月4日,武夷山市五夫鎮五夫村的“甬優4949”再生稻示范田里,收割機的轟鳴聲拉開了再生稻頭季測產驗收的序幕。 測產現場,技術人員進入稻田,迅速劃定測產區域。水稻收割機在劃定田塊內精準作業。伴隨著機械臂的擺動,金黃的稻穗被快速收割、脫粒,稻谷如瀑布般從倉口傾瀉而出。工作人員對濕谷進行現場稱重,并利用儀器即時檢測。經科學折算,示范田畝產達到829.9公斤,產量再創新高,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武夷山市農業農村局農技站站長吳良章俯身仔細檢查稻樁,記錄本上,密密麻麻記載著株高、平均穗粒數等關鍵數據,“‘甬優4949’品種表現優異,配合科學的肥水管理,實現了頭季的高產穩產。” 2025年武夷山市將再生稻產業作為糧食穩產的重要舉措,全市推廣種植面積達5000畝,其中高產示范田2280畝。 “頭季畝產829.9公斤的實測數據,為全市5000畝再生稻生產提供了重要參考。”武夷山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勇表示,“這次測產不僅驗證了前期技術措施的有效性,也為當地再生稻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下一步,武夷山市農業農村局將持續強化技術指導,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力度,推動再生稻產業提質增效,為保障糧食安全筑牢根基。(林李冰 祝金虹 文/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