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酢、楊時南傳理學,經過一百二十多年數位理學家的先后傳承,到朱子形成完整的哲學思想體系,并以閩北為中心向海內外傳播。明清時期,閩臺人員的三次大交流,漢化教育移植臺灣,特別是鄭成功父子在臺灣立圣廟、建學校,掀開了臺灣漢化教育的新篇章。清統一臺灣后,又建立起與大陸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并從大陸特別是福建調派大批學人到臺灣儒學、義學、社學、書院擔任教職,傳統儒學和朱子文化傳入臺灣,成為臺灣二百多年來的主流文化。 清代新竹王石鵬編著的《臺灣三字經》對臺灣的教育用四句話概括:“開風氣,自光文;繼之者,有徐君;建書院,立學堂;至今日,大改良。”其中前兩句說的是鄭成功祖孫四代移植大陸漢化教育,后兩句說的是清廷發展臺灣教育。雖然四句僅二十四個字,但內容卻相當豐富,它記錄了閩臺朱 子文化深厚的歷史淵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