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25日起,福建農林大學在《福建三農發布》微信公眾號上重磅推出《透視福建“頭雁”案例引領鄉村振興加速跑》系列報道,展現“頭雁”學員在推動福建農業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本期為第四十四期《茶盞煥彩“黃”金路 匠心“健”筑振興夢》,“頭雁”學員為黃健。 “頭雁”簡介 黃健,男,1975年出生,大專學歷,現任全國三茶統籌大會(寧德職業學院)副理事長、建盞協會會員、南平旅游協會理事、南平海峽茶協會理事、南平工美協會常務理事。是福建省手工藝大師,中級制茶工程師、陶瓷高級技師。2015年創辦南平市亭村歸心堂茶盞文化有限公司。其茶園獲評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基地及省級科特派示范基地,窯口獲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實踐實習基地。 (右二為黃?。?/span> 青山不語,卻見證著一個游子返鄉創業的傳奇;茶盞無聲,卻訴說著一段產業振興鄉村的佳話。在閩北的青山綠水間,一位從鄉村走出又回歸的創業者,以茶為墨,以盞為筆,在時代的畫卷上描繪出鄉村共富的嶄新圖景。 歸鄉赤子心 開啟創業新征程 1975年出生的黃健,懷揣著對故鄉的深厚眷戀,毅然放棄城市的繁華,回到在山區的家鄉。寧德職業技術學院茶學院的專業學習,以及福建省傳統陶瓷燒制技藝研修班的深造,賦予他扎實的專業知識。2015年,他創辦南平市亭村歸心堂茶盞文化有限公司,立志讓兒時記憶中的茶園與建盞交相輝映,以 “歸至初心,惟心匠意” 的理念,開啟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創業之路。 一茶一盞 筑牢產業發展根基 在茶園發展上,歸心堂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承擔福建省科技計劃引導性項目《茶園間作竹蓀關鍵技術及其對土壤生態的影響研究》,在南平市建陽區徐市鎮亭村茶園開展20畝茶園間作竹蓀高效栽培示范。通過推廣茶園間作竹蓀高產栽培技術,不僅改善了土壤生態,還顯著提升了茶葉產量與品質,為茶園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徑。 在建盞燒制領域,他師從省非遺傳承人許家有先生,九年時間燒制200余窯,潛心鉆研燒制技藝。其作品憑借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被閩臺緣博物館、閩越王城博物館等眾多知名博物館,以及省藝術職業學院、寧德職業技術學院收藏。《萬毫歸心》獲第三屆工匠杯金獎、《烏金迎月》獲銀獎、《凝玉成器》獲銅獎,這些榮譽見證了他在建盞燒制技藝上的卓越成就。 茶盞融合 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歸心堂的產業藍圖中,茶與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 “共生共榮” 的姿態,構建起極具特色的產業發展生態。黃健深刻認識到,建陽小白茶與水仙茶的醇厚茶香,需要建盞的古樸器型來承載與升華;而建盞獨特的藝術魅力,又能借由茶文化的底蘊賦予更深層次的內涵,二者融合既是對傳統的傳承,更是對產業發展的創新探索。 走進歸心堂的茶莊園,處處可見茶盞融合的生動實踐。游客踏入茶園,不僅能體驗親手采摘鮮嫩茶葉的樂趣,還可在專業茶藝師的指導下,使用建盞沖泡新制的茶葉,感受茶湯與盞色相互映襯的美妙。建盞黑釉表面的獨特斑紋,在茶湯的浸潤下愈發靈動,茶湯的色澤與口感也因建盞的獨特材質而別具風味。這種沉浸式的體驗,讓游客直觀感受到茶與盞融合的獨特魅力,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在生產環節,歸心堂更是將茶盞融合發揮到極致。公司依據不同茶葉的特性,設計燒制與之適配的建盞器型與釉色。例如,為展現小白茶淡雅清甜的特質,推出釉色溫潤、器型簡約的建盞;針對水仙茶醇厚濃郁的口感,打造釉面深沉、線條古樸的茶器。同時,在產品包裝與營銷上,將茶與盞進行組合銷售,推出 “茶盞套裝”,以精美的禮盒形式呈現,既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茶器的需求,又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與文化內涵。 此外,歸心堂構建的動態研學實踐基地,成為茶盞融合的重要平臺。學員們在這里不僅能學習茶葉種植、加工的專業知識,還可系統了解建盞的歷史文化、燒制技藝。在實踐課程中,學員們親手采摘茶葉、制作茶餅,再運用所學的建盞制作工藝,設計燒制專屬的茶盞,將自己采摘的茶葉與親手制作的茶盞相結合,深刻體會茶盞融合背后的文化價值與產業邏輯。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既傳承了非遺技藝,又培養了學員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為茶盞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文化賦能 傳承創新點亮特色之路 歸心堂充分發揮建陽小白茶、水仙茶的區位與品牌優勢,結合非遺建盞制作,在文化自信的引領下,以守正創新的思想開展研學實踐活動。通過組織游客和學員體驗茶葉采摘、加工,以及建盞制作的全過程,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茶盞文化。這種文化賦能的模式,不僅傳承了非遺技藝,還為鄉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5千余人,接待各地研學人數二千余人。 多元合作 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公司積極開展組織管理創新與科技創新,創始人帶頭參加各類培訓,不斷提升團隊專業素養。在產品研發上,與農林大學、武夷學院、市農科所展開深度合作,引進茶菌融合技術,在茶山上套種竹蓀改良土壤,并將成功成果進行社會推廣,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支持,帶動共同發展。截至2024年12月,該技術從項目80余畝示范基地推廣至周邊農戶、茶企的茶園,累計推廣面積達到400余畝,其中南平市建陽區永遇樂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應用此技術,間作竹蓀60畝,年均新增產值27.09萬元,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云曦月家庭農場,間作竹蓀42畝,年均新增產值19.655萬元。同時,公司還與德化白瓷、景德鎮等地進行廣泛交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使建盞的釉面質量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是作品能獲得多個省級博物館收藏、在省級評選中屢獲殊榮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