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建陽區科學技術大會暨科技特派員工作總結大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全國、全省、全市科技大會部署,回顧總結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5年來的工作成效和經驗,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區戰略,聚力建設新時代現代化“美好建陽”。區委書記謝啟龍出席會議并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沖主持。 會議邀請東華大學紡織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覃小紅作《發展醫衛材料新質生產力》專題輔導報告,結合建陽區產業規劃布局,從非織造行業發展現狀、醫衛非織造材料分類、技術特點、典型應用等方面進行了介紹和分享,提出今后醫衛非織造產業應以技術創新和產品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為主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謝啟龍指出,科技特派員制度源起南平、興于福建、推向全國,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關懷指導、親自總結提升的農村工作機制創新,與建陽也有著不解之緣。今年是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5周年,25年來,全區累計選派近2000人次科技特派員下基層服務,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科技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區各級各部門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持以科技特派員制度為牽引,加快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科技創新實際成效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謝啟龍強調,要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導向,提升創新發展“驅動力”。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我區優勢縣域重點產業鏈,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載體,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要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科技項目引導,爭取國家和省、市對我區科技項目的扶持,鼓勵企業持續加大與省內外優勢高校、科研院所圍繞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展聯合攻關;要強化對外科技合作交流,爭取更多優質科技創新資源在我區落地轉化。要強化主體培育,提升創新發展“牽引力”。各部門要綜合施策、精準發力,運用政策、財政、金融以及市場等手段,構建多元化服務機制;要加大科技企業培育力度,大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積極引導企業主動參與標準制定,特別是“一縷絲”“一根竹”“一滴油”“一片葉”等特色優勢領域;要推動研發投入提質擴面,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建立地方財政穩定支持科技投入,落實財稅獎補政策。要強化平臺建設,提升創新發展“支撐力”。要激發現有平臺新動能,助力龍頭企業積極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打造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技術對接和公共服務平臺;要積極創建省級以上新平臺,鼓勵支持企業、科研院校與行業協會等創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等科技創新載體,舉辦各類創新創業活動;要高效運用行業產業共性技術平臺,組織企業參與使用市里打造的竹產業設計制造檢測中心、大武夷綠色食品研發中心等產業共性平臺,解決各細分領域企業研發生產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要全面深化拓展,推動科特派煥發“新活力”。吸納產業技術協會等社會組織中的技術人才、離退休科技人員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全面推行“雙向選擇”機制,提升服務精準性,強化產業鏈科特派布局,為建設鄉村振興“五好”“六美”提供人才支撐;圍繞竹、茶、絲等特色優勢產業,增加科技特派員力量,利用科技成果增加產品附加值,打造“土特產”新品牌;強化科技特派員教學點建設,突出主題設計,提升全國骨干科技特派員培訓基地的整體水平,持續擦亮科技特派員制度“金字招牌”。 區委常委,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主要領導,區政府副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各鄉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科技工作分管負責同志,區直有關單位和省、市駐潭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莊妍 關鋒 張少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