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向娟 近日,在福州市社會福利院,一場AI中醫義診活動引發各方關注。AI智能中醫機器人現場坐診,為患者“望聞問切”,還能進行影像采集、聲波采集,并快速出具診斷報告。這種現代的診斷方法,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也成為醫療消費的創新場景。 眼下,越來越多的科技創新應用,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也為服務消費開辟了新賽道。醫療、教育等領域的服務機器人推陳出新,電子競技、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快速成長,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消費選擇。 作為主流消費群體,年輕人對體驗式消費情有獨鐘,如跑馬、騎行、露營、觀演等。今年以來,“演藝經濟”持續火熱,折射出大眾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過,一些新的服務業態較為短缺,各種創新型、多樣化服務消費供給還不夠充分,從而制約了服務消費發展。 今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著眼優化和擴大服務供給,釋放服務消費潛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服務消費需求。 因此,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鼓勵企業擴大高質量服務供給,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特別是在數字化背景下,推動消費場景數字化、智能化,盡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利用數字技術拓寬消費場景,以滿足年輕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被冠以“小眾”標簽的二次元正變身為國內商業新的“流量密碼”。在福州、廈門、泉州等地,與二次元相關的線下漫展,以及快閃、聯名款、音樂會等主題活動輪番上陣,受到年輕人熱捧,不僅促進二次元“破圈”,還帶動了線下經濟轉型發展。 要善于運用跨界思維,融合服務新業態,不斷以新場景引領新消費,以新消費激發新動能。一方面,跨界融合打破了傳統商業模式,讓企業能夠從更廣闊的市場中尋找機會。如,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的興起,不僅方便了老百姓消費,也為企業帶來更多經濟效益。另一方面,跨界融合,讓不同文化元素交融碰撞,創造出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更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吸引各類大型體育賽事、音樂表演等文體活動落地,將賽事與美食、文化、旅游等元素融合,打造新型文體旅產業鏈,變賽事“流量”為消費“增量”。 消費,一頭連著宏觀經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終表現。我們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進一步優化服務消費環境,加強服務消費監管,推動服務供給與需求相匹配,讓消費者愿意消費,從而培育出更多服務消費新增長點,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