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城縣在再生稻的研究和應用上做得非常出色,當前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21日,在水稻產業技術發展報告會暨福建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考察會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對浦城再生稻目前的發展表示肯定。 活動當日,與會嘉賓還前往武夷山市五夫鎮水稻試驗基地觀摩了200多個水稻品種在南平的表現,“這為雜交水稻品種的選育和推廣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謝華安表示。 近年來,南平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感恩奮進,全力抓好糧食生產,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2023年,南平市水稻生產實現種植面積、單產和總產三增長,再生稻種植面積位居福建省首位,126家種業企業在南平市建立了雜交水稻制種基地。 “南平地區的制種面積已經超過了18萬畝,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全國每10粒雜交水稻種子就有1粒來自南平。”謝華安說,“眼下,南平制種基地的建設取得了優異成績,為全國種業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南平的種業發展、生態農業發展都大有可為!”謝華安認為,種業核心問題在科技,種業振興出路在創新。他呼吁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要高舉生態農業旗幟,發展綠色、優質、高效的品牌農業,建立綠色防控、綠色栽培的技術體系,促進農機與農藝深度融合,支撐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陳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