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審計、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審計、鄉村產業發展審計、鄉村振興試點示范審計……審計是國家財產的“看門人”,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守護者”。自2023年我市深入開展“審巡紀”聯動監督試點以來,市審計局跑好聯動監督“第一棒”,注重項目共謀、信息共享、線索共判、成果共用,以“審巡紀”聯動監督賦能提升鄉村振興審計成效。 2023年,鄉村振興“審巡紀”聯動監督在南平市“審巡紀”聯動監督試點工作中被作為典型案例,“農業農村審計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路徑分析”獲批省審計廳研究課題立項,南平鄉村振興審計助推鄉村產業發展的經驗做法被《中國審計》刊發推廣。 劍指“微腐敗”,聚力出重拳 “一追到底”,讓監督長出“鐵齒銅牙”。市審計局緊盯農村基層“微腐敗”問題易發多發領域,關注鄉村振興工程建設項目,通過與紀檢、巡察的監督角度互補,手段優勢互通,形成監督重拳,查出了虛增工程款、套取專項資金、私設小金庫、違規招投標等農民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問題。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重大疑點,“審巡紀”三方審中會商,提高線索材料移交質量,實現移送線索數增加、成案率提高。 在2023年的鄉村振興“審巡紀”聯動監督工作中,南平審計機關發揮專業優勢,敢于動真碰硬,共移送問題線索22個。 對發現的工程項目在組織、實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南平市審計局向中共南平市委審計委員會作了專題報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了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規范鄉村振興領域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強化了對鄉村振興領域工程項目的監管工作。 政策督落地,管理促規范 近日,市審計局審計人員來到邵武市和平鎮和平村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現場,檢查灌溉排水及配套設施建設情況,查出排灌渠破損等問題,并督促整改,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能夠真正發揮效益,為農業生產和農民利益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市審計局密切關注黨中央、國務院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系列政策措施在基層貫徹落實情況,通過“審巡紀”聯動監督機制,梳理政策要點,共享互通信息,合理分工配合,共同監督政策執行是否到位、資金撥付是否及時、資金使用是否安全規范、項目管理是否規范,有效助力農業綠色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供水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等方面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2023年,南平市鄉村振興審計覆蓋重大資金8.07億元,涉及項目619個。 南平審計機關還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對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審計,把脈土地流轉現狀,促進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市、縣、鄉三級健全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建立健全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規范化管理制度、土地流轉規范化工作方案、土地流轉分級備案制度等,糾正了849戶土地確權信息,補發18619戶土地經營權證,規范上千宗流轉合同。 把脈開良方,賦能助發展 日前,政和縣石屯鎮西津村畬茶粗茶加工廠房及附屬設施項目,順利完成并通過竣工驗收?!爸敖ㄔO進展偏慢,后來在審計機關的督促及指導下,項目有序推進,并按時高質量完成。”茶廠相關負責人說。 精準把脈開良方,護航鄉村振興路。去年以來,“審巡紀”三方共同梳理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綠色農業發展、特色產業發展、銜接資金、農村供水保障工程等五大類資金涉及的專項資金和項目,根據資金量、項目數和疑點情況,延伸到項目現場、企業內部、農戶家中等最末端,深入查看果蔬大棚等農業項目的進展情況和實際效果。截至目前,共入戶調查397戶農戶,走訪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64家,審計查出項目推進緩慢、后期運營管護不到位、項目建成后閑置廢棄、未實現經濟效益和聯農帶農效果等問題,促進41個農業項目完工,促進農產品倉儲中心、果蔬大棚等26個閑置項目設施重新啟用。 通過審計還發現部分受補助的農業合作社管理不規范、賬務基礎薄弱等問題,并幫助其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專門配備了財務人員或聘請中介進行賬務處理,當地農業部門組織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了財務管理方面的專題培訓,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運行。 市審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時刻緊扣省委深化拓展“三爭”行動和市委“五增”目標,持續加強鄉村振興領域審計監督,助力南平和美鄉村建設。(葉文燕 尹仁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