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筆者從市自然資源局獲悉,《南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省政府批復實施。《規劃》是南平市面向2035年的可持續發展空間藍圖,將為提升南平市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支撐。 《規劃》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統籌全域農業、生態、城鎮空間,優化市域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兩屏一樹、軸帶引領、雙核多極”的山水城鄉共同體。具體來說,系統提升武夷山生態屏障、鷲峰山生態屏障保護,構建南平市一江八溪“生態樹”,推動武夷發展帶集聚發展,打造北部發展軸,做優做強市域雙核心,推進外圍縣(市)多極發展。此外,規劃還對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發展帶、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基礎設施構建布局、區域協調格局等內容作了統籌安排。 根據《規劃》,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5.4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低于261.741萬畝;生態紅線面積不低于1132.85萬畝,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的1.27倍以內。 《規劃》要求,要構建集約高效的開發建設模式,推動低效閑置用地有效盤活,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斷提高,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及,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 《規劃》提出,要構建宜居共享的服務體系,實現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城鄉品質全面提升,推動多層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至2035年,中心城區社區醫療、養老、中小學、文化、體育等設施步行15分鐘覆蓋率均達100%。 省政府在批復中強調,南平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緊扣高質量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等重要使命,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積極融入福州都市圈、閩東北協同發展區,加快全方位綠色高質量發展,大力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努力打造生態宜居山水城市、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福建會客廳,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典范。要筑牢安全發展基礎,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夯實安全堅韌支撐,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做好規劃實施保障。(廖孟軒 章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