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季度,莆田荔城區現有21個平臺新增交易額超11億元 平臺引領,數字經濟澎湃新動能 東南網4月1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何金 通訊員 朱崇飛) 近年來,莆田市荔城區持續推進平臺經濟扶強工程,全面落實《莆田市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七條措施》和平臺經濟企業白名單政策,立足重點企業和先進制造業,引進上下游供應鏈企業以及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搭建行業性產業鏈平臺,把“流量”經濟轉化為“留量”經濟,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荔城區現有的21個平臺新增交易額超過11億元,成為全區數字經濟的一大增長極。 招商引資,多點開花 近日,記者在豆訊云計算智算中心項目工地看到,數據中心、應用中心、研發中心3幢大樓已經全部封頂,正處于砌體施工和內外墻打底裝修階級。“預計年內驗收,明年初實現投產。”項目現場負責人彭偉政介紹說,這是省重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由民營企業投資自建的可達到國家A級標準的數據中心。 豆訊云計算智算中心項目位于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隸屬于福建豆訊科技有限公司。項目于2022年11月開工建設,一期占地40畝,總建筑面積約9.5萬平方米,可容納近6000個標準機架及10%液冷機架,承載約2萬P算力規模和智算中心。 “眼下,我們已開始布局AI等智算產業,依托在建的數據中心基礎底座,規劃引入汽車自動駕駛算力服務器集群,為中國區域汽車行業客戶提供AI算力租賃業務。”莆田市數字經濟行業協會會長、福建豆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麗煌認為,該項目將進一步完善莆田大數據產業布局,加快構建數據中心上下游產業鏈,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2018年,作為當地重點招商引資對象,福建豆訊科技有限公司總部成功落戶荔城區。該公司運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自主開發線上平臺,為企業提供數字福利綜合解決方案,目前已成為頭部企業,兩次獲評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獨角獸”企業。 荔城是莆田主城區之一,其核心地帶分布著許多商務大樓,為平臺企業的“無地招商”創造了良好條件。“深入挖掘樓宇資源,依托幾十幢寫字樓以及其他的辦公空間,大力開展招商工作。”荔城區商務局局長徐毅龍說,目前正動態跟蹤服務去年簽約注冊的19個平臺總部項目,以加快提升產值轉化效率。 為發揮頭部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荔城從全區篩選出5個平臺,推薦納入市級重點跟蹤服務對象,福建碩合才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靈活就業服務平臺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為國內大城市的靈活就業群體和需求商搭建一個供需平臺,方便他們在合法合規的渠道內達成合作。”碩合才儲公司負責人林金亮說,“正在與莆田的一家企業接觸,未來也要關注本地市場。”2022年,該平臺交易額突破10億元,今年預計可達12億元。 目前,荔城區已初步形成平臺矩陣,呈現出多點開花的發展格局,涵蓋電子商務、生活家居服務、數字化綜合服務等細分領域。去年,全區平臺交易額超過75億元。 鏈接實業,賦能發展 走進荔城跨境電商云產業園選品中心,只見鞋服、油畫等產品琳瑯滿目。“選擇入駐這里,是因為可以找到同類型的產品,提高供應能力,同時就地發貨,降低物流成本。”莆田市園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吳壯青說,“公司主營外貿業務,通過亞馬遜電商平臺,將小件商品銷往歐美市場。” 荔城跨境電商云產業園由福建省莆田市投資企業(華福)公司負責運營,主要依托當地鞋服、油畫、木制品等產業帶,深度整合供應鏈資源,打造線下跨境電商供應鏈選品中心和跨境綜合服務中心,完善集物流、倉儲、通關等功能于一體的線上綜合服務系統,為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跨境電商服務。 福建省莆田市投資企業(華福)公司總經理嚴永芹介紹,荔城跨境電商云產業園綜合服務平臺已搭建完成,去年3月促成首票跨境電商“9810”試運行通關,目前可在廈門、深圳、寧波、廣州、福州等口岸進行實物通關。據統計,已有58家跨境電商企業在荔城跨境電商云產業園完成線上平臺注冊,另有41家供應鏈企業入駐線上選品中心。 “如今,本土企業在家門口即可報關,不僅降低了貨運成本,還可享受到稅費政策紅利。”莆田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會長戴光榮解釋說,“9810”為海關監管代碼,屬于跨境電商B2B的一種報關方式,即我國境內企業先將貨物出口至海外倉,隨后在跨境電商平臺實現交易,再把物件送至購買者手中。相較于其他方式,海外倉前置備貨,可將配送時效提高七成以上。 平臺落地生根后,如何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在荔城區發改局局長蔡建元看來,平臺發展應該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不斷探索“產業+互聯網”模式,創新商業渠道,開拓消費市場。特別是傳統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亟須平臺的數字化賦能。 福建省抖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煥正是瞄準家鄉的“好物優品”,在荔城區打造直播基地。“我們與國內各大抖音服務商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多個不同電商平臺進行直播內容分發。”蔡明煥說,公司致力于整合全國各地的達人主播、電商供應鏈資源,創新商業模式,為企業客戶的數字化轉型賦能。 “我們也有電商平臺,但畢竟資源有限,需要鏈接更多的平臺渠道,把龍眼干等知名的莆田農優產品賣到全國各地,打響自己的品牌。”莆田市桂圓行業協會會長、天桂(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政鋒說,“與抖六科技集團達成初步合作,平臺效益正在顯現。” 記者手記>>> 讓數字驅動產業 □福建日報記者 何金 數字經濟,無疑是當下新經濟領域最有增長性、爆發性的行業之一,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莆田荔城區圍繞平臺經濟,強化項目招商,以項目帶動為出發點,結合當地制造業特別是傳統制造業的轉型,整合和優化產業鏈,在助力當地制造業轉型的同時,數字經濟平臺也成為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如此雙輪驅動,使當地整個產業經濟在逐步實現蝶變,也使荔城區在追逐數字經濟的浪潮中走在了莆田各縣區前列,成為全省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莆田是我省民營經濟和制造業的重要基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背景下,如何給民營企業和“重資產”的制造業賦能,找到經濟新一輪發展的動力,成為當地政企亟須解決的課題。我們欣喜地看到,荔城區找到了攻破這一課題的密鑰——數字經濟。數字,正以“再造者”的新角色,發揮前所未有的整合能力,重整并優化了荔城區當地產業經濟原本的生態。數字賦能下的產業經濟,激發出了新的發展動力,也必將煥發出更具競爭性的新質生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