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傳承非遺技藝 共推瓷器發展”為主題的南平市標準茶器皿訂購簽約活動在建陽舉辦。 會上,相關代表企業對浦城青白瓷器及南平市其他瓷器品牌進行了推介。35家商會現場簽約訂購10130套標準茶器皿,助力南平市茶器皿產業實現“開門紅”。 “作為一名匠人,我一路走來真切感受到這些年創作環境越來越好,大口窯青白瓷的市場也越來越廣闊,給了我更多勇氣和力量進行傳承創新。”大口窯青白瓷市級非遺傳承人陳雪芳已著手準備接單,對新一年充滿了希望。 大口窯是宋元時期以生產青白瓷為主的一處重要窯場,其青白瓷產品遠銷海內外,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貿易陶瓷。而今,且將新火試新窯,浦城大口窯青白瓷繼續穿山越海,綻放出生生不息的魅力。 傳世之美現芳華 在浦城博物館,記者見到豐富多樣的大口窯產品,從飲食器皿、生活用具到文化用品,甚至還有貓、狗等形態的瓷塑玩具。 其中,代表性產品青白釉印花瓷方瓶呈方形,侈口,束長頸,四方鼓腹,矮圈足,四垂脊,腹部模印牡丹,釉面青中閃白、白中透青。 “大口窯產品品種多樣,種類豐富,在我省古代瓷窯中比較罕見。大口窯產品除直接受景德鎮湖田窯影響之外,還創新性發揮出自己的特色,在南方瓷窯中清新脫俗,獨樹一幟。”浦城博物館館長吳衛華介紹,大口窯生產的產品范圍很廣,適應著民間各方面的需求,包括碗、盤、碟、壺、罐等日常飲食器皿,燈盞、香爐等生活用具,水注、硯滴等文化用品。 更令人驚嘆的是,當時人們的審美已不再局限于用線條裝飾器具,而是以印花、刻花等方式裝飾器皿,為這些器皿增添了幾許藝術色彩。 “大口窯生產產品以青白瓷器為主,器物胎骨潔白堅韌,質地細潔、堅致,裝飾工藝以印花為主,紋飾充滿著濃郁的生活氣息?!眳切l華說。 從保留下來的大口窯產品中可以看到,瓷器的紋飾,常用魚、蓮、嬰戲、牡丹、梅花、菊花、纏枝草等圖案,工整而不繁雜,疏密有致,不僅鮮活靈動,更蘊含著美好的祝福寓意。 閩北浦城,從黑陶到青白瓷,數千年窯火不斷?!?000多年前,在浦城貓耳山,被稱為‘中國龍窯鼻祖’的窯爐第一次有了長條形的窯爐形態,大量燒制出的黑衣陶以其過硬品質和美觀外表,成為先民們的‘流行爆款’?!逼殖强h文物保護技術中心副主任楊軍介紹,唐五代至宋,浦城珠塘窯、瓦窯鋪燒制的青釉器、醬釉器,以碗、碟、罐、壺居多,充盈著當時人們的生活。 1000多年前,宋朝人對美學的極致追求,在“薄如紙、青如天、明如鏡、聲如磬”的浦城大口窯青白瓷中得到體現。 穿越歷史長河,大口窯由盛而衰再涅槃,正在保護中不斷傳承發展,讓更多人認識這一韻澤千年的非遺明珠。 20世紀60年代,大口窯窯址被列入第一批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8年,福建博物院考古所聯合浦城縣博物館對大口窯進行局部的考古勘探,獲取一批重要的考古資料。 2022年,“浦城縣大口窯青白瓷制作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絲路明珠銷海外 穿過蔥蘢的山林,走進浦城縣水北街鎮黃碧村大口窯遺址的窯山,土夯的泥墻訴說著遠古窯火的故事。行走其間,舉目盡是形狀不一、顏色多變的瓷器碎片,仿佛可見當年“全村三十六座窯,家家出師傅,戶戶會燒窯”的盛景。 據考,浦城大口窯燒造于北宋中晚期,興盛于南宋。其窯址西距南浦溪1000米,窯群依山而建,堆積范圍東西長約500米,南北寬約100米,面積5萬平方米。窯址堆積層最厚處約6米,包含大量窯具和瓷器殘片。產品年代可分為早、晚二期,早期為南宋中期至元代早期,晚期則為元代中晚期。 “從大口窯遺址的規模不難看出,其產能已不局限于滿足本地的需求。”楊軍說,近年來世界各地尤其是東南沿海,如印尼爪哇群島、韓國新安沉船的水下考古中,不斷有類似大口窯產品的器物出水,印證了以青白瓷著稱的大口窯窯址,在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占有重要地位。 據悉,在日本博多灣出土的青白瓷器中,模印各種花卉草葉圖案的小盒,內壁模印蓮瓣紋的碗,底足作獸面形的爐,內底模印雙魚蓮花魚藻紋的盤、碟、洗等器物均是大口窯的常見品種。 當代日本學者矢部良明認為,日本古代的經冢里,往往收藏著小件白瓷或青白瓷作品,如壺、碟、碗、瓶、杯、香爐、水滴之類的小品居多,其絕大部分是12世紀到13世紀前半期的作品,其中以數量見長的小盒,大多數為浦城大口窯所出產。 歷史上,伴隨著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大口窯精美的瓷器經由南浦溪流入閩江,后從福州港、泉州港出海,遠銷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地。 1975年,新西蘭考古學家、《中國瓷器》一書作者路易·艾黎專程到大口窯考察。日本陶瓷專家、《世界陶瓷全集》作者藤岡了一先生也曾到大口窯參觀,并給予高度評價。 傳承創新有新火 日前,在浦城縣丹桂廣場舉行的“三浦并臻·福滿浦城”新春文化大集上,大口窯青白瓷器展位上,有花器、香器、茶器、藝術品擺件,還有龍杯和龍年雕塑作品,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駐足欣賞。 現場,不少小朋友排隊參與傳統捏塑體驗活動,在動手制作中了解浦城大口窯青白瓷文化和傳統制作技藝?!拔乙郧爸恢来罂诟G有名氣,今天一見,才意外發現原來如此精美,而且產品很有新意,準備帶回去送給同事?!痹趪夤ぷ鞯睦钆看汗澐掂l,對家鄉有這樣一張亮麗的名片感到很驕傲。 主理展位的“85后”陳雪芳為大口窯青白瓷市級非遺傳承人,從小生活在黃碧村,是家族中制作青白瓷的第五代傳承人。 2015年,帶著對大口窯青白瓷的深切情愫,陳雪芳與愛人李天保一同回到家鄉?!澳菚r候,我們轉讓了在廈門的藝術培訓機構,賣了一套房,作為回鄉研究大口窯青白瓷的啟動資金,沒想到,才回祖宅一年,就把啟動資金‘燒’了個精光。”陳雪芳笑著說,剛開始,他們執著地研究坯料、釉料、紋飾紋樣等所包含的傳統技藝,每次開窯,就像開“盲盒”一樣,也許能有幾件得意之作,也有可能顆粒無收。 伴隨著技藝日臻成熟,夫妻倆將傳統制作技藝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不斷推陳出新:一把茶壺,詩詞、繪畫與瓷器巧妙融合;一座香爐,再現宋朝清雅且卓越的審美;一盞茶杯,《山海經》中的神獸臥于丹桂花中憨態可掬…… “大口窯青白瓷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如今我們再現傳統工藝,燒制的產品不僅受到國內用戶認可,也受到不少海外客商的喜愛?!标愌┓颊f,2017年到2022年,他們已恢復大口窯古瓷100多種,同時不斷推陳出新,累計研發制作500多款新產品。 2021年,他們成功創下世界紀錄聯合協會世界最薄坯0.28毫米的紀錄,丹桂、浦稻天成、“?!蔽幕认盗星喟状勺髌芬搏@得多項大獎。 為了讓這項珍貴的非遺技藝被更多人所知曉,夫妻二人還在有關部門支持下開設公益培訓班,開展非遺進校園,并配合舉辦高技能人才培訓班,不遺余力地傳播大口窯青白瓷文化,讓這一縷來自遠古的窯火,賡續,不滅。 無獨有偶,浦城縣忠信鎮的熊文杰也選擇回到家鄉,為淬煉傳世之美貢獻力量。 熊文杰原來在德化學習陶瓷制作技藝,還做過出口貿易?!爱斘姨みM家鄉的大口窯遺址時,看到不可計數的青白瓷殘片,夯入村莊的土墻,嵌入腳下的土地,與村民的生產生活合而為一,不免為這千年窯火的沉寂而辛酸?!被貞浧鸱掂l的初衷,熊文杰感慨頗深。 “當我把大口窯遺址的照片發到朋友圈的時候,引起陶瓷界友人的廣泛關注,追夢大口窯的心也更加躁動起來?!毙芪慕苷f。 回到浦城后,熊文杰積極參與大口窯青白瓷文化的傳承、推廣,不僅幫助當地申請注冊商標保護知識產權,還廣泛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在傳授技藝的同時,更把浦城窯火的歷史講給孩子們聽。 2023年4月,“熊文杰大口窯”工作室正式落戶浦城?!敖酉聛?,我打算從陶瓷制作、直播銷售等方面著手,為推動當地陶瓷文化產業發展匯智聚力?!毙芪慕苷f。 近年來,浦城縣以青白瓷茶器皿為媒介融入南平市茶產業發展大局,高標準規劃青白瓷文化創意產業園,該園總占地面積2.2萬平方米,項目分為兩期建設,包含青白瓷產品研發、各類茶器皿的生產、創意集市等業態功能。 2023年12月,浦城青白瓷文化創意產業園茶器皿生產基地正式投產。眼下,陳雪芳、李天保夫婦已帶著團隊入駐其間,正忙著將各地定制的標準茶器打包、裝箱,發往客戶手中。 “入駐生產基地,于我們而言可以說是從小作坊升級到了標準化加工廠。”陳雪芳高興地說,公司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不僅有寬闊的場地讓燒制大口窯青白瓷的72道工序實現一體化,還新裝了一條全自動化生產流水線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相信,浦城大口窯青白瓷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劉益清 吳旭濤 姚雨欣 邱春靜 柳志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