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實與瑞典環境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深入交流明確業務合作方向;籌備2024零碳交通海峽兩岸研討會,積極搭建行業交流與合作平臺……連日來,南平工業園區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的“碳”路工作者很是忙碌。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南平工業園區的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參觀了全國首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達高端設備。這套運行中的復雜精密的設備,正通過三維掃描獲得水平和垂直范圍的二氧化碳濃度、風速、風向等數據,并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場和氣象場的聯合分析,獲得探測區域二氧化碳通量分布實時數據。 2023年年底,由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專家領銜,11名碳計量、碳監測領域前沿專家學者組成的全國第一家國家碳計量中心學術委員會在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成立。學術委員會院士專家對這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達高端裝備給予高度好評,一致認為,這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主要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落地,標志著國家碳領域重點研發計劃有了階段性進展,是我國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中觀監測領域的突破,也是福建省在全國碳領域高端裝備的突破。 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心負責人鄭明月告訴記者,目前,這套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達裝備探測半徑最大已達6至10公里,可探測面積超百平方公里,可以實現全自動、全天候和全天時監測。在百平方公里的中尺度區域內,該雷達可以實現其中十平方米的二氧化碳濃度遙感,有效彌補了點式儀器和衛星之間的探測尺度空缺。同時實現三維空間二氧化碳濃度和風場的探測,不僅能夠實時識別與追蹤碳源碳匯,還可以定量計算二氧化碳水平傳輸和垂直混合數值。通過實時監測園區的碳排放,對園區開展碳中和行動有效性監測評估、支撐碳收支盤點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全球范圍內中觀尺度二氧化碳排放直接監測技術和裝備基礎十分薄弱。為了填補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空白,早在2022年,在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黨組的領導謀劃下,專門成立了空天碳公司,并以此為主體同中國科學院、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聯合組建攻關團隊,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申報,以期在全國氣候戰略中貢獻南平力量。 2023年3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前期,全國共有十個團隊參與申報競爭這一項目,這些團隊都是業內翹楚,競爭異常激烈。 會前,南平工業園區黨組抱著必勝的信念,組織由黨員業務骨干構成的精干隊伍,先后走訪了同濟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計量院等20多家科研單位,學習碳領域重點研發的基本脈絡和工作展開邏輯,基本厘清了二氧化碳排放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維度的內在邏輯。會上,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黨組書記、主任李敏飛作了題為《支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示范,點亮南平生態文明優等生》的主旨發言,闡明了南平市的優勢和決心,得到了科技部領導和中國科學院等參研單位專家的高度贊賞。 會議期間,南平代表收獲了兩個喜訊,一個是確立了空天碳公司在重點研發計劃落地試點示范和產業化領域的主導地位(掛牌“重點研發計劃南方協調辦公室”),一個是我市被科技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列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國唯一綜合實驗示范區。這個重點研發計劃是國家“十四五”期間碳領域含金量最高的一個項目,也是目前全國關于二氧化碳排放唯一一個重點項目,獲得了國家支持的項目資金2150萬元。 2023年4月,南平市直機關工委“深學廖俊波,‘三爭’作表率”實踐活動開展后,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黨組迅速行動,4月24日召開黨組全體會議,立足南平綠色生態優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南平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努力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并確定以“碳排放監測數據質量控制關鍵測量技術及標準研究項目”作為園區“驚喜點”項目重點推動實施。2023年5月起,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黨組集中力量重點攻堅,先后推動了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申報籌建、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大廈建設啟用、2023年福建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暨碳計量人才峰會舉辦、福建瑞碳光電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成立等重點工作,以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為載體,加快推動園區發展綠色低碳轉型,為福建、南平更好發揮資源、生態、區位等優勢,服務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搶占“雙碳”產業發展高地打下牢固基礎。 2023年8月,經過園區管委會項目公關團隊的全力沖刺,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終于正式獲批,落地南平工業園區。僅用兩個月時間,2023年10月,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聯合參研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團隊,與南平工業園區管委會共同合資成立的福建瑞碳光電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就共同研發并產業化了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達高端裝備。2023年12月6日,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正式掛牌,這一天,中心開發的全國首臺二氧化碳通量激光雷達高端裝備也正式投入運行。2024年初,該套激光雷達被省發改委批準為福建省首臺(套)高端裝備。 在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記者見到了正在運行中的森林碳匯開發的機載激光雷達設備。別看這臺機器不大,就花盆大小,在中心的技術專家眼里,這套高端設備卻是中心真正意義上的王牌產品,可以搭載在無人機上,飛到80米至120米的空中,掃描綠色植物,更可以通過人工解碼,形成地面物的基本信息,具有強大的工作能力,為進一步開發森林碳匯項目奠定基礎。 鄭明月告訴記者,中心成立后最大的課題,就是同瑞典環境科學院圍繞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及實現鋼鐵工業產品碳足跡國際互認合作進行細致商談。 為了盡力促成瑞典環境科學院與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的合作,年終歲首,南平工業園區黨組及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負責人數次赴北京,拜會瑞典環境科學院中國代表處負責人。雙方進行深度溝通懇談,瑞典方明確表示,瑞典方可以依托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拓展中國市場,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可以通過EPD權威因子庫進入國際市場。 令人欣喜的是,年初,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與瑞典環境科學院已正式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明確業務合作方向,雙方將圍繞EPD(環境產品聲明)、鋼鐵生命周期在線監測、海洋碳匯、LCA(溫室氣體排放)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在建立國際標準體系、鋼鐵等行業EPD因子庫建設方面開展合作。(許志平 張翠云) |